无人机送奶茶,低空经济冰山一角

随着空域开放,低空经济不仅存在于中央和地方的宏观政策里,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文|王静仪

编辑 | 施智梁

5月22日,一个寻常工作日的下午,位于深圳人才公园的无人机外卖柜却忙个不停——一架无人机刚刚将外卖盒放入专用的存放柜里,另一架无人机已经嗡嗡地从空中靠近了。

500

摄/王静仪

在空旷的海滨公园里,围观、体验新奇的无人机外卖的人不少,一个个手机对准天空。

一位体验者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无人机点餐比普通外卖还要便宜几块钱(她点的星巴克的大杯星冰乐饮品36元,平时是39元,而且配送免费),同时更好玩、更新奇,自己取餐的时候有一堆人围观,是很独特的体验。

在5月22日这一天,无人机外卖柜很忙,低空经济的各项政策也很忙——据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不完全统计,当日有中国民航局、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四川省和广东省等相关机构,发布涉及空域改革、起降场技术规范以及促进省内低空经济发展的多项重要文件。

其中民航局关于空域改革的表态最为重要,因为空域是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美团无人机外卖为例,无人机必须遵照固定路线飞行,高度不超过120米,因此只能在限定区域开展试点。

500

摄/王静仪

此番民航局表示,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空域分类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增加低空可飞空域。这为行业释放了明确的积极信号,次日(5月23日)股市一开盘,低空经济概念股高开,部分股票高开甚至超过10%。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不仅存在于中央和地方的宏观政策里,被定义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也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论是点外卖,还是观光旅行,无人机、“飞行汽车”都在加速普及。

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低空经济包括85%的无人机与15%的通用航空,在真高1000米以下,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3000米空域中,产生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拥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作业场景,产业生态包含制造、飞行、保障、综合服务等行业,具有万亿的发展空间。

01  

旅游是切入口,低空消费进日常

海风习习的深圳人才公园里,无人机外卖柜所在的地方,无疑是最热闹的地方。每当无人机靠近,拍照录影的人就络绎不绝,大家好奇地观察着这个长着翅膀的小东西。

为了便于无人机抓取,常规外卖袋外面套了个四方的盒子,当无人机抵达,会将外卖盒自动存放在柜子里,点餐者输入手机尾号就能取餐,流程类似自动贩卖机。至于多余的盒子,点餐者需要自行取下并放入临近的专属回收箱里。

杨金才说,由于外卖配送服务一般无法进入景区,游客要步行十几分钟到景区门口取货,而无人机可以直接配送进入园区,成为游客参观游览中的一大热门体验项目。

低空经济是中央文件里的“新质生产力”,也正落地为一个个日常生活里的场景。在低空消费方面,目前大多在景区里,旅游观光是主要用途。

比如合肥的骆岗公园,这个曾经的机场如今转型为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在这里,亿航的载人飞行器每天进行飞行测试,商业化尝试也在谋划中。

未来,骆岗将会开通园内航线,建设两个“空中的士”枢纽,功能类似地铁站,游客可买票乘机,高空俯瞰公园全景。

真成投资管理合伙人李剑威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载人飞行方面有两大应用场景。第一是城市内的观光旅游,一个旅游景点可以购买几架飞行器来提供观光服务;第二个是城内和城际的快速交通,比如市中心到机场的飞行,原来1小时的路程变成十几分钟。

当前中国低空消费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据民航局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参与空中游览和航空运动的人数约为48万人次。据有关研究测算,到2030年我国低空旅游经济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以上,低空旅游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重庆举办了全国首个低空飞行消费周。游客可以坐上滑翔伞,感受翱翔天际的速度与激情;也能乘坐直升机低空游览,换个角度鸟瞰8D山城风光。据统计,活动吸引客流量近51万人次,拉动低空飞行消费225.78万元。

500

图/IC

在肉眼看不到的领域,低空经济也在默默发挥作用,比如运输。

杨金才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介绍,以往黄山风景区的物资运输主要以人力为主,而无人机很好地弥补了人力运输的短板,不仅避开了游客密集的步道,也大大缩短了往返时间,无人机一天的运输量约等于30名肩运工,运输成本明显降低。

场景,对于低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有了成熟的商业运营场景,企业才有商业闭环的可能。现阶段,低空+旅游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各个地方政府都希望消费类的场景越来越多。

“低空经济场景要做到真正有用户愿意可持续付费,要满足3个需求。”容亿投资高级合伙人赵炬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

第一类是信息维度,因为无人机站得高看得远,可用于海防安防、禁渔巡逻、林区和石油管道巡视等,高效替代人工;第二类是能量维度,快速地将人或者货从A运到B,耗时更短、综合成本更低;第三类是情绪维度,比如旅游观光、跳伞等空中运动,不像前面两种产生实际经济价值,而是为使用者提供情绪价值。

02  

 要监管创新,更要空域改革

消费场景要越来越多,在行业发展早期,还离不开地方政府的运营支持。

比如珠海提出,对在珠海新开设并常态化运营的无人机货运航线,给予轻小型无人机30元/架次、中大型无人机90元/架次的补贴;对eVTOL载人航线,给予空中观光游览类150元/架次、市内交通类200元/架次、城际交通类补贴300元/架次的补贴,对常态化运营的无人机或直升机跨境客运航线,给予400元/架次的补贴。

500

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图/IC

这只是一揽子促进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不论是大湾区的珠海、深圳和广州,长三角的上海、苏州和苏州,还是西南的成都、重庆,各地先后发布鼓励政策,都有成为“低空经济之城”的雄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高规格定调之后,低空经济如今被视作新质生产力重点培育。制造、运营、维修、基础设施、综合服务等赛道都大有可为,目前发展还聚焦在生产制造端,后续还有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级。

赵炬认为,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运营补贴,这直接帮助了场景的建设和推广,促进企业运营和公众认知,但地方政府更关键的角色是搭建平台,一是制定规范,从无到有地搭建空域管理系统;二是多方协调,内外部联动,为行业创造良好的政策土壤。

创新总是走在监管前面,目前相关部门正加快制定规范。亿航智能在成为首个获批量产的“飞行汽车”企业之后,正在和民航局协作制定全行业商业运行的标准,要做到在同一时间安全有序地管理多个航空器,标准预计将在2024年二季度出台。

500

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

图/IC

2024年初,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明确建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在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应用、产业支持、技术创新、安全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

一切监管手段中,空域是核心中的核心。杨金才强调,低空经济要“飞”起来,直接取决于低空空域资源的开放程度。

500

摄/王静仪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空域管理和航线审批涉及军方和民航局等多个机构,以往不同地区的企业要申请航线飞行,往往需要跨部门申请,程序较为繁琐,如果能加速审批,企业“想飞就飞”,无疑能直接加速行业进展。

因此5月22日民航局的表态意义重大。民航局说,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空域分类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增加低空可飞空域;共同加强低空飞行活动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改善低空飞行活动的计划审批、空管、气象、通信、监视等服务保障。

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新需求,民航局也将进一步完善通用机场建设和运行标准,推动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提升适航审定能力,优化航空器适航标准、审定模式与技术。同时,迭代升级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体系。

政策落地程度如何,低空经济能否腾飞到期望的万亿高度,现实中的发展成果,很快就会见分晓。

the end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