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从小孩开始卷

五一这个长假,人山人海。一个朋友今天哀叹,是被迫出行。原因很简单,小学老师节后要组织分享,节日到哪里去了。原本一个很好的让小朋友们通过分享增长见识的好点子,其实又被家长和老师变异成另一种攀比,另一种卷。

成人往往要40岁以后,大多数才会觉得攀比没什么意义。但对儿童和学生来讲,他的生活用品、他的出行旅程,帮他画了一个交友的圈,别人用水果机,你用小天才,你就自然不属于那个圈子。别人五一灰机出国,你只能逛逛动物园,这又让大家讲不到一起去。我曾经苦口婆心地教育小孩,攀比没意义。但直到他成年,才知道,不是小孩要攀比,而是已成为一种社交属性。不是你觉得怎么样,而是要大家觉得该怎么样。

这一点,也是许多人要润出国的一个原因。他们觉得,到了国外,就没人在乎这个了。一位体制内的朋友,润出国打黑工,他住在不到10个平方的出租屋里感叹,这里,没人在意你是清洁工、端盘子,没人管你小孩成绩好不好。的确,国外的社区,其实就是一个圈子。什么样的人,住在什么样的地方。不像中国,亿万富翁的孩子,你要读海淀的公立,你的同桌可能是小区门前卖菜的。另外,国外,没人愿意认识你,也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七嘴八舌,当然不烦不比了。

这个问题,有解吗?对大多数内心不够强大的人来说,无解。我曾结识的一位韩国国立机构首席科学家,老婆买奢侈品从不手软,定期美容更是花费不菲。但是,他们住在韩国政府提供的一套两居公寓房内,座驾是一辆10多万软妹子的现代小车。大概,这就是他们看透了吧。

(既然被小编选上了,多说两句。有人说,在国外被人歧视。我觉得,是因为你进入的圈子不对。如果你到的是中下层圈子,本国人有妥妥的优越感,会给你足够的白眼。但如果你进入了中高层,那么,他们可能会认为,你有足够的能力和相应的素质,他们会给你稍平等的待遇。至于高层,绝大多数中国人是进不去的,也得不到优待的。我在韩国小住的日子里就感觉非常明显。我借住的地方是高档社区,社区内活动场地很多,在社区内活动时,邻居各国人都有,大部分人在电梯里都会礼貌地微笑示意。有时在社区里听见我说中国话,还会用中文说,你好。但我出去打出租车,就偶尔遇到极不礼貌的司机。他听到我说中国话后,竟然在市区内一脚地板油加速到140,把我吓惨了。不过,也许,是我多疑了吧。)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