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养老育儿记(89)后疫时期的家庭保健

    近来的舆情不怎么关注流感疫情,这是好事。虽是关乎健康与生命之大事,但面对它确实不该太过神经质,民不畏“死”,奈何以疫情惧之。既然个人成为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那么做好家庭保健乃是重中之重。

    在刚刚过去的四月,我先后有四次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市区,车上自觉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咳嗽、鼻塞等有症状的也为数不少。戴口罩的老年人比较多,老人即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从他们蜡黄沉重的皱纹里也能看出一二。

    我一般不戴口罩,并非是我不赞同口罩的作用以及在公共场合戴口罩的重要性,除非我感觉到自己有明显的症状,为了不传播给他人,我会自觉戴上口罩。否则我坚持身体状况良好的时候在公共场合应适当暴露,这样的效果可能赛过单纯的打疫苗。于是,每次出门时,我总和内人开这样的玩笑,说:“今天我们出去‘接收’新苗啦!”

500

    最近一次乘坐BRT时,听到两位坐在身后的老阿姨闲聊,我还接收到了另外的新消息。一位老阿姨先是说自己经常感到头痛,“以前没有的。现在头一痛起来,脑袋里面就感到很胀,莫名其妙的,难受得不得了”。另一位老阿姨表达了同感,接着补充说,“难受起来,躺在哪里都睡不着”。

    若是光听老阿姨们的描述,不免让人心惊胆颤,还以为是可怕的不可知的“X病毒”凶猛来袭了。仓促下结论,容易被误导。老阿姨们在你一句我一句比谁的遭遇更凄惨之后,语气突然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

    只听见那位“难受得不得了”的老阿姨说,她吃了点某种“贵得不得了”的中药马上就感到了浑身的舒畅,不由自主地感叹道,“野生的##(此处省去该药名)只要一点点就很有用,人工的便宜是便宜,效果是不大好的。”另一位也毫不客气,当仁不让地报上了亲自品鉴过的某某堂的名贵药丸子,也不由自主地强调说,是她儿子专门托了外地医药公司的朋友才买到的。

    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了,老人们浮夸的身体难受以及为药品打的免费广告,竟是要旁人的耳朵和心里难受的。

    我心里觉得难受,因为想到了我的母亲,一个不听话的老人,一个爱炫耀耐劳能干的傻母亲。母亲明知自己已八旬高龄,我们常劝她要多养少劳,可是她不爱听,完全不肯服老,菜地越铺越大,鸡也越养越多,把自己累得够呛。劳累缠身,不慎外感,结果身体抱恙。看着母亲像“霜打的茄子”疲倦乏力的神态,我心里难受。母亲却倔强地说道:“这点活要是放在以前,我感觉都没有。”“以前你几岁,现在你几岁了,能一样吗?”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我能拿母亲怎么办呢。我只有再给她砸一粒中药丸子,那种“只要一点点就很有用”的某某药丸子。真的是只要一点点,坚硬的一粒丸子重量约莫3克,砸碎了装在洁净的玻璃质小瓶子里,分六次在晚上睡前服用,一晚一份,连服两三个晚上,早晨起来便可精神倍增。恢复体力的母亲不会吸取前车之鉴,继续扩大她的菜地,继续扩容她的鸡群,继续以追求日产蛋量的新高。母亲的信仰仿佛是“人有多大胆,她的鸡就有多高产”。

500

(母亲的菜地一角)

    前不久,母亲像个孩子似的眉飞色舞地走过来,考问我:“你猜,昨天一共下了多少个蛋?”我随便应付道:“十个。”

    “十个?!”母亲鄙视我的保守,大声地告诉我:“两个十个还差不多。我昨天从三个窝里一共捡了多少,一共是十六个蛋。”创纪录的产量丝毫未能在我心底里激起喜悦的微波,反而我更加忧心起来。蛋越多,鸡饲料也需要越多。菜地里的菜早已经不够供应鸡群了,我不得不到处找菜,有时网购,有时从市场的菜农那里直购。

    话要说回来,我再怎么替鸡们操心也赶不上母亲照料它们的辛苦忙活。我常劝母亲少养一些,实在闲着难受,养几只解解闷可以,养那么多,又累又脏,不划算。从经济账的角度,母亲养鸡对我来说真的不划算,把鸡蛋折合成货币再和我的中药丸子的价格一比,即刻见分晓,这里头还没有算上其他各种成本,比如饲料以及买饲料带来的风险。

    为了给鸡买玉米饲料,母亲每周要往市场跑一趟,每次出门不戴口罩不说,那一路上,她遇到熟人,不是连连招呼,就是与人聊天,或站或坐一聊就好长时间。大概就因为这样,今年以来母亲感到身体不舒服已经有两次了,过去三四年里总计也没有过两次的不舒服。可是,母亲不这么想,她总说:“隔离可以不让人染病,但是做法不健康。”

    虽然我认为母亲说的在理,但是看到她身体不舒服,我心里仍然很难受。每天做些可口的饭菜送给她之外,我适时地再给她添一粒中药丸子调理调理。

    母亲几乎不去医院看病,也很少打针用药。起初她服用那中药丸子总心疼我花的钱,接着担心服用久了效果是否会减弱。我就怼她,真知道心疼和担心,就别种那么多菜,养那么多鸡,把自己累坏了。我也偶尔宽慰她:“你都八十的人,该用点好药了。要知道别人家的老人恨不得天天泡在药缸子里长命百岁。”

500

    母亲用点好药,一般两三天便可基本恢复。她的精神头一回来,就把身体为什麽不舒服的前事全然抛在脑后,又大操大练起来,一点不长记性。母亲就是那种得有点阳光马上就能灿烂的人。有一回,她路过市场边的裁缝店,人家夸了她一句:“您没上七十岁吧,气色看起来真好,皮肤还那么白,那么嫩。”殊不知,这样的夸赞真的很“要命”。

    为了让母亲保持“白白嫩嫩”的美颜,我只得加强她老人家的日常保健,除了武夷山的红茶和台南的柚子参外,另外又给母亲准备了些有药效的陈茶。其中,有一款广西桂林的米砖陈茶对于风寒感冒的预防有不错的效果。这是一种将碎茶末压制成砖陈化保存的特种茶,经几次验证均有特效,即在小宝着了风寒,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之际,我撬取米砖陈茶适量,煎煮两分钟,加红糖,滤出茶水,直接服用,不出一个小时症状就过去了。

    因为我的建议是陈茶加红糖,母亲就悄悄地多留了个心眼。如果不是母亲自己说漏了嘴,她为何老是不接受我的忠告则会一直成为我心里的一个结节。

    昨天早上,与母亲坐着闲聊时,她不经意地提起前天路过一家药店顺便进去免费测了血压血糖,结果血压无偏高,血糖只偏高了一点,但医生说那一点偏高不碍事。“我还以为你每天都带水果给我吃,水果那么甜,吃久了,我的血糖会超高呢。”母亲如释重负,笑呵呵地说。我豁然明了,母亲需要自己来把关。(完)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