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养老是一个选择,也是未来的出路

【本文来自《我有个同事,孝子,不肯把老娘送去养老院,自己照顾,结果有一天他也受不了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就跟家长自己教育孩子与学校教育孩子不同一样,其实这是家庭关系定位与社会公共关系定位不同造成的。

在家庭关系中,家人之间伸缩性大,许多任性的家庭成员就会将其他家庭成员容忍的张力撑到极致,直到彻底崩裂为止。

而在其他公共社会环境中,人们都会给自己和对方留有余地,不会把事情彻底搞僵。只有及其个别的例外。

像家庭养老问题,如果希望“尽孝”,也可以亲历亲为与社会化相结合。可以雇人做一些琐碎、重复性的体力活儿,而自己多做亲人的情绪抚慰。如果既体力又情绪安慰,亲人未必买账,累死也不讨好。

有位同事说了自己的经历,让人听了很无奈。本来赡养老人是自己主动揽过来的活儿,还特意请了保姆24小时看护,但老母亲根本不买账。非逼着轰走保姆,自己选个保姆。因为儿子没有听从就不吃不喝,足足闹了一天一夜。等其他子女来了一起劝慰平静后,其他子女一走,大家都极端疲惫时,老人突然失踪。

在街上找了好久,最后在公交站找到了。邻居们看到后也过来劝慰。但老人的一句话让儿子彻底崩溃了。老人悄悄地跟邻居们说:“我没事。我是成心的,别担心,我没任何问题。”

老人与邻居的交往中礼貌有加,对自己的儿子就是八路对付日本鬼子,既不留情,还会持续不断。显然,一个“孝”字一句无法满足老人刻意主持家庭生活局面的不屈决心。

老人希望维持家庭中至尊地位,能够主宰家庭财政,掌控支出,其他晚辈成员需要绝对服从才行。

可现在许多老人已经没有精力安排家庭支出,添置家庭用品等基本生活内容,对支付方式和手段更是既生疏也不理解。完全服从老人的意愿是个很困难的选择,除非自己愿意与外界社会生活脱节。

社会化养老是一个选择,也是未来的出路。将来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事,而是你不得不这样的事情。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