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的涵义,“一国两制”的本质,和西伯利亚

一,“共和”的涵义。

“共和”是指不同的主体,尤其是不同政治主体,在同一个政治框架之下“共存”,“和谐”共处,共同治理国家。

它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

这是它字面的意思,也是它的本意。

中国历史上最早确切的纪年,就是“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这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在中国汉朝时代,史学家们曾经对“共和”的涵义有一个著名的争议。司马迁的《史记》认为:“共和”出现在西周,其史实是因为“召公周公执政”,所以叫“共和”。但是《汉书注》却认为不是,认为是因为厉王失政,国内乃推举共伯和(姓共,名和,爵位为伯)执政,至宣王立。而《汉书注》偏偏要标新立异,出一个新的解释说:共,国名也;伯,爵也;和,共伯之名也。共,音恭。而《迁史》以为“周召二公行政,号曰共和,无所据也。”

当然,因为司马迁也没办法从坟里面爬出来反驳,所以争议看起来好像是最后说话的那个人赢了。

但我认为:司马迁是对的。

500

《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史记正义》:“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脩政事,号曰共和也。”

《明正统论》:“昔周厉王之乱,天下无君,周公、邵公共行其政十四年,而后宣王立,是周之统尝绝十四年而复续。然为周史者,纪周、召之年谓之共和,而太史公亦列之于《年表》。”

可见,史学家之中也有很多杠精。而为了标新立异,驳倒司马迁,无疑就是“扬名立万”的出名的最好机会。

说回“共和”的涵义,其实就是按照字面的意思。放在西方,所谓的republic,也很好理解。

著名的罗马,就是一种“贵族的共和”。

就是罗马内部,以元老院作为最高权力机关,不同的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主体,之间和谐共存,共同享有罗马的荣耀与主权。

同一国族之内,两个各持不同政治意见的政治主体,是否可以“共和”?

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灵魂之问”。

而中国近现代的各个历史大人物们,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二,“一国两制”的本质

对于同一个国族内部,有两个不同政治主张的政治主体。

其中一个政治主体主张:这个国家要搞资产阶级革命,要建立(民族)资产阶级的专政;

另一个政治主体则主张:要建立无产阶级的专政。

这两个主张之间差异极大,两者能不能共存、共和?

不同的历史人物,纷纷给出了不同的历史答案:

孙中山说,可以合作。所以“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所以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500

蒋介石说,不可以合作,必须武力清除不同主张。所以,清党“剿共”,所以最后败退台湾。

500

毛泽东说,可以合作。所以跑去重庆谈判,所以中国大地上,竖起了“五星红旗”。

邓小平说,可以合作,所以提出“一个国家,可以有两种制度”。一国两制,就是本质上允许两个不同政见主张的政治主体,在“认同同属一个国家,服从同一个中央”的政治基础上,可以和谐共存共和,共享同一个国家的权利,而不是两群不同政治主张的人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搞个你死我活。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政治主张,不应该影响、甚至阻碍国家主权的统一。

500

谁是历史的功臣?人民自有公论。

尾声:西伯利亚

最后,这是一个关于“中华的国族认同”的历史寓言。

西伯利亚,无边无际的,沉寂的荒原。

500

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杰日尼奥夫角,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国、外兴安岭,面积约1322万平方公里。

西伯利亚,Siberia,根据拉丁语和英语的词根,就是“Sibe之地”、“Sibe的地方”。

Sibe,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鲜卑”。历史上的鲜卑一个主要分支到了近现代,又称为“锡伯”,口语称“Siwe”,书面语写“Sibe”。

鲜卑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西伯利亚。他们原来是茹毛饮血的渔猎民族,是真正意义上的“茹毛饮血”。

500

500

今天西伯利亚人,依然保留了那种原始的野性。

历史上的鲜卑,更生猛。

在中国的两晋南北朝时代,他们入侵晋地,甚至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取代中原皇朝,建立朝代。

这,就是北魏。

史称“拓跋魏”,“元魏”,中国历史上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皇朝。

500

出于对中华民族的向往和强烈同化愿望,鲜卑族拓跋氏统治者的选择,是把整个鲜卑民族全盘“汉化”,彻底融入中华民族。

500

甚至连皇族的姓氏,也下令全部改为汉姓。在历史上著名的北魏献帝“七分国人”事件之后,鲜卑族又一次大规模融入汉族。

其中,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独孤氏改姓刘氏(部分一直保持独孤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贺赖氏改姓贺氏,贺楼氏改姓楼氏,勿忸氏改姓于氏,纥奚氏改姓嵇氏,尉迟氏改姓尉氏。所有,读者中有穆氏、刘氏、陆氏、贺氏、楼氏、于氏等姓氏的朋友,也有可能身上流淌着来自西伯利亚的鲜卑皇族血脉,可以细细倾听那来自历史深处的“野性的呼唤”。

至于鲜卑北魏,在中国历史中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然后再换代嬗变成为大隋,最后,嬗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威名赫赫的“大唐”!

500

500

哥尼斯堡已经没有了普鲁士人,但是在西伯利亚,还有茹毛饮血的野生鲜卑人。

如果有一些姓穆氏、刘氏、陆氏、贺氏、楼氏、于氏等姓氏的朋友,跑到西伯利亚的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浩瀚荒原中,寻找祖先活动过的踪迹,遇到那些猎鹿的“野生鲜卑”人,这些野人会把你们当成兄弟吗?绝对不可能。

因为,他们不知道。因为这些“野生鲜卑人”还没有足够的文化,去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

可是,当这些野生鲜卑人醒悟过来,知道了自己祖先和血脉的来源,发现了自己在南方还有着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如果他们要求历史性地“二次融入”中华民族,要求把“鲜卑之地”(西伯利亚)并入中国,中国应该接纳鲜卑的融入,或者对鲜卑关上大门吗?

您愿意吗?

500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