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卑文化缘起——儒家

关于标题,想了很久,只能说——儒家。

500

儒家诞生于公园前1046-771的西周时期的《尚书》,在春秋结束,战国群雄并起的时候被孔丘孟轲大肆发扬。当今留传下来儒家的优点我真的可以略过不说了,大家基本都知道。我们好好说说他的缺点。

首先看它发扬光大的时代:战国!

一想到战国紧根着就能想到什么——诸子百家。

儒家也是这百家之中的一家,当世显学,很大的很著名一个学派。

记起一很好玩的事情,曾经有个民间学者,年岁很高,几乎跟我爸一个时代,去他家里坐客看到满屋子的书,摆放的整整齐齐,全身都是书香气,一派学者风度,然后我们坐着聊,聊着聊着聊到了诸子百家。此公称自己是战国历史专家,大气的让我随便提战国时期的问题,他帮我解答。

我能记起来的也不多,然后东拉西扯,说到秦国丞相李斯的时候我一愣神反问:李斯是儒家?

公:是的,儒家。

我:李斯跟韩非师出同门,韩非是法家,李斯是儒家?

公:是的,学有不同嘛,都是鬼谷子高徒,鬼谷子什么不会,千古第一奇人。

我:李斯跟韩非是鬼谷子高徒?鬼谷子那个时候还活着?我算算,鬼谷子的弟子有魏国大将军庞涓,齐国高士孙膑,那时候卫鞅还未入秦,当时秦国还是孝公赢渠梁,还未变法,秦孝公跟秦始皇之间隔着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五大君王,近两个世纪啊,还活着?

公:不是不是,是鬼谷派后面的传人教的李斯和韩非。

我:这个鬼谷派后面的传人叫荀况?

公:是的,荀子!

我:荀子是儒家?

公:那肯定了!

我:可是儒家为什么会教出法家大才韩非?写了举世著名的《韩非子》?

……

 

我们争了很久,我发现此公对于儒家典故张口即来,说啥话都会带两句典故,自成体系,自有说服力。后来我特地去查了查荀子,发现根本查不出明确信息表示荀子是不是儒家,几乎都是后世乃至当代人在找各种证据来证明荀子到底是不是儒家,不过到是查出了一件挺搞笑的是,就是荀子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儒家和嘲讽儒家,专门写了《儒效篇》留传了下来:

荀子的《儒效篇》挺长,通文阅读实属不智,不过中心思想很了然:儒家法先王,效法古制。自己法后王,效法当世变法潮流,荀况与孔子之儒家迥然有别也……

荀子写这玩意干啥,难不成生怕自己被误解成儒家?为什么会出这种事?并且整个《儒效篇》,看得出荀子是非常讨厌儒家的,也就是说不止后世,连当时战国社会上都觉得荀子是儒家,可把荀子给气坏了,竟然被说成儒家!TM的实在太丢人了,必须跟儒家保持距离,于是专门发贴澄清。

 

然而可悲的是,我们当今的影视作品,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把荀子归类到儒家中,比如著名的动漫《秦时明月》,儒家小圣贤庄的当家就是荀子,不知道荀老夫子泉下有知会不会跟牛顿一样棺材板子压不住!

 

我们看看儒家在战国中其它诸子百家的地位。

熟悉战国历史的大概了解,就四个字——过街老鼠。

因为儒家几乎得罪了其余所有的诸子百家,当时的历史现实是战国,为什么叫战国,是因为那段时期的近两个世纪以来,每个国家都在不停的发生着各类战争,像我们熟知的“尊王攘夷”、“长平大战”、“上党大战”等等,几乎都在争,不遗余力的争,不则手段的争,因为这些争战,也催生出如“法家”、“兵家”、“纵横家”等专门服务战争的学派。

国家在争,各大显学门派也都在争,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里面天天论战,各大门派每天吵的焦头烂额,什么论点最多?

两个论点:1、治国之道,2、一天下。

论点一、寻求怎样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论点二、怎样才能结束战乱,天下统一。

所有显学大家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都在为民生福祉而努力,连主打理工的墨家也有《墨子》这一哲学书籍留传,除了一些比较偏门的比如“堪舆家”、“阴阳家”等剑走偏锋的门派。

 

很多学派为此放弃只搞理论知识,开始做出实际行动。

比如法家,有魏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图治富国强民。

比如纵横策士,有张仪、苏秦、鲁仲连,七国奔走献策献计争取国家利益。

比如兵家,有白起、王翦、李牧、廉颇,攻城夺地坚实国家基础。

比如名家,有惠施、姚贾,以学派特色激辩之道的才学担任和控制国家外交事物。

这些学派以此为信仰,为毕生追求,而儒家呢?

拿齐国稷下学宫来说,本来扬名天下,各路名家各派学子都跑来论战求学,蒸蒸日上,但自从孟轲进驻稷下学宫之后就开始没落了,很多史料记载,我们的大圣人孟子,其实就是一大喷子,战国第一大喷子。学宫论战,有理说理,以理服人,战国论战之风本来就是积极向上的,有才者居之,有德者居之。谁有理听谁的,谁有才学谁的,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孟子进驻之后这种风气就变了。

巍巍儒家,赫赫孟轲,根本不容许自己论战失败,即便是已经输了,已经没理了,孟子就会使出自己或者儒家的独门必胜绝学——人身攻击!

比如你在跟孟子论战,你很真诚,你本着用坚实的脚步迈着朝真理前进的虔诚步伐跟孟子辩论,起初挺好,节奏很不错,你们各说各理,并且你找出了孟子论战中的逻辑bug,然后用强有力的辩证逻辑驳倒了孟子,在此期间你没走任何旁门左道,一步一个脚印,确信自己是凭真才实学,实质名归,无愧于稷下学宫无愧于天地。

可这个时候,本来坐着的孟子突然站起直接指着你的大脸大骂:

你看你长的尖嘴猴腮,头大身小,后脑宽大并且突出,一看就是生有反骨,日后肯定为虎作伥,并且你臂长过膝,脖颈粗短,瘦肩宽背,两腿罗圈,眉眼拥挤,面色焦黑蜡黄,右手食指中指比其它几个手指长很多,肯定是偷盗惯犯,前几天孟尝君家里丢了两窝窝头是不是你偷的?吃了还是卖了?像你这种鸡鸣狗盗之辈也有脸来稷下学宫论战?长成这B样能有啥好东西,留你在社会只会把米吃贵,简直就是人人得尔诛之,多看你一眼都辣眼睛,你现在啥话都不要说啥屁都不要放,你发出的任何声音都是对耳朵无情的强暴,快点快点有多远滚多远!

这时候你会怎么办?你有什么可说的,你脑子大概嗡嗡直响,你唯一的理智就是你知道这是齐国稷下学宫论战堂,大家都在观看,但你做鬼也没料到本来辩论辩的好好的突然就被劈头盖脸臭骂一顿?

以上不是我杜撰的,不是我在侮辱我们的大圣先贤,是有很多史料记载过孟子出言不逊,特别是跟荀子的几次论战,孟子主“人性本善”,而荀子则主“人性本恶”,就把荀子臭骂了一顿,骂的荀子直接停摆,脑瓜子嗡嗡直响。

当然我看的都是“野史”,不过我觉得挺真的。

所以以孟子的一贯作风,儒家的一贯作为,儒家被孤立了,所有学派都耻于和儒家共舞,问个很简单的问题,且不说在学术上的不作为,只单单说一点,儒家在战国时期到底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

战国时期各学派出书立传都是教执政者怎么为政,教当权者如何当权,都把天下战乱的罪魁祸首指向了当权者,都在批判当权者,警醒当权者,几乎没有哪个学派站出来批判普通民众,苏东坡就曾经感悟:先秦时期的书籍如同“黄钟大吕”,后世学说如同“秋蝉时鸣”。

比如儒家以下学说:

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对于民众,不用以礼待之,不用教他们礼,说白了就不用当人看,当然当下还是有很多“智者”不遗余力的曲解着这个意思来洗白儒家,至于刑不上大夫,这个不用我解释了吧。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于民众,只需要让他们去干什么,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干,说白了就当牲口使就行。

为大人隐,为圣人隐,为贤者隐。大人圣人贤者作错事了不要说出去,要帮他们隐瞒,要维护他们在贱民面前高大完美的形象。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做官经历呢,几乎没有,有也是没有实权的那种官,除了孔子在鲁国坐了几天实职的官,其余几乎没有一个执过政的,包括孟子。

孟子本人在魏国魏惠王身边呆了半辈子,天天给大魏王讲道理,要仿效上古圣王,大魏王还是一辈子都没重用过孟子,只把他当成个唠嗑的伴,直到大魏王死了魏襄王上位,孟子依然如此,魏襄王直接找了个由头把孟子赶出魏国了,留着实在没啥用,天天在耳边BB,谁受得了。于是大贤孟子率领他的三千门众奔赴齐国,坐镇稷下学宫。

如果你身处战国,并且深知“凡有血性,皆俱争心”这个道理,有人却天天在你耳边说要仁政,不要起争端,不要去争,要用爱去感化,要仿效上古圣王,要用自己至高无上的道德来治理国家,要让民众因为信服你的道德水准而爱护你维护你,要恢复井田古制(一种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已经不适合当时劳动生产体系的制度),你烦不烦?你特么让我在这个大争之世去心平气和,放下争心,用爱感化邻国?你TM的脑子有病吧?

 

后世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如何?是不是除了残暴就是民不聊生,可事实当真如此吗?这个判断到底是哪个团体或个人给出的结论?一个暴君最最基本的认知应该是智商不高,残暴凶狠。

可一个暴君怎么可能会为天下民生去干“都江堰”、“郑国渠”、“长城”这种护国护民的工程?而且更可怕的是,都江堰和郑国渠到现在还在使用,这可是两千多年前到现在还在运转的工程。

而秦国,却也是唯一给儒家一个正统参政官爵的王朝,秦统一华夏之后专门给天下大儒们设立了一个可以在庙堂参与国家治理的官府——博士学宫,这是儒家自出生以来第一次得到了被官方承认参政资格的官爵,可以说是儒家的千年大喜,是混了好几百年,终于熬到头了。

秦国为天下儒子给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官位——博士,并且大大方方的让孔子的第几代孙子我忘了,让他执掌博士学宫,要知道孔子可是说过不要去秦国的,那是蛮夷之邦,我们是文明人,反正孔子是很不客气的诋毁过秦国的。

为什么后期博士学宫的一个个全都逃了,并且能引发出“焚书坑儒”这样的千古大案?

说说当时的情况吧,秦始皇设立国家治理政策的时候有两条路:诸侯制、郡县制。

诸侯制,也就是仿效上古圣王,去设立一堆诸侯,让他们自治,好处是发展快,经济腾飞。

坏处是诸侯们脱离了中央控制,一切都由诸侯自行治理,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诸侯私兵。

所以在周王朝的时候诸侯都是王室一族,可即便是亲兄弟,后期打成什么样了大家有目共睹,诸侯制本来的自身属性就为天下再一次大乱而奠定了根基,也就是说,不管诸侯制发展有多好,他总会在后世会再次引发大战,继续民不聊生。

郡县制,说白了就是我们当今的国家治理方式,你把郡县当成省份就行了,中央集权,国家硬实力强,凝聚力强,大家都懂,实在没啥好说的。

也就是说在2200多年前的华夏大地,竟然就有某位君王开发出了某种万世不移的国家治理手段。

本来在秦国庙堂在选择这两种制度的时候儒家博士学宫就曾奋不顾身的主张诸侯制。

并且和以李斯、王翦、蒙恬等开国元勋组成的辩论小组展开论战。

很可惜,最终博士学宫论战败北,国家开始以郡县制治国。始皇在位期间做了多少利国利民的大事,工程方面的就不说了,前面有提,军事方面的,比如后世一直在跟中原大地作战的匈奴,匈奴本来一直是由赵国在防御,李牧就是草原第一战神。

始皇统一之后派蒙恬前往九原抵御匈奴。

历史上谁杀匈奴杀的最猛?

答:霍去病!

错,是蒙恬!霍去病是追着杀,效率很低,而蒙恬是设计策围住杀,一次就坑杀几十万,而且来了好多次,直接把匈奴给杀怕了,战国时期匈奴一直在添乱,时不时就在赵国屁国后面来一下子,弄的赵国烦不胜烦,最后只能让李牧常驻赵国后背的阴山草原地区,怎么后期楚汉相争的时候没有匈奴出来捣乱?是因为基本被蒙恬给杀的没几个了,最起码得缓半个多世纪才能恢复元气。

具体就不细说了。

 

在实行郡县制已经八年后的秦国,这八年里面六国的复辟势力风起云涌,制造了无数到现在还在流传的悬案,比如“荧惑守心”事件,天上掉下来个流星,上面竟然刻着:始皇死而地分。比如:亡秦者胡。比如: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别说这些神秘的谶语是上天下发的,我们都是现代人了,就别说胡话了,这些只能是六国的复辟势力在搞鬼,在制造舆论危机,在这些暗流涌动的复辟势力中,儒家成了第一个出头鸟,在八年后,再一次在议政堂上要求秦王效法古圣王,实行诸侯制。

诸侯制对于复辟势力绝对是一剂起死回生的强心针,可利用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也就是说,儒家跟六国复辟势力其实一直有暗中勾结。

而秦始皇在这八年里本身就跟六国复辟势力各种博弈较劲,本身就头大如斗心乱如麻,儒家这时候提出这个,这不是明摆着找抽么?

后果很严重,始皇大怒,后来就有了博士学宫逃光的故事,再后来就有了“焚书坑儒”案。

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假设你是秦始皇,那些在逃离国家掌控后的儒家博士们每天屁事不干,藏的贼深,找又找不见,却天天撰写秦国有多残暴,诸侯治有多好,郡县制有多坏,民众有多苦之类的书籍来攻击你的庙堂朝政,你建国不久,根基不稳,你会怎么办?你是不是见一本烧一本?你是不是把这些狗东西抓到一个是一个全TM给活埋了!

不说那个时候,就是在当代,你去写一本抹黑我党的书出来试试,看看什么结果?

拿当今社会来说,有人发个视频说专家建议不要吃鸡蛋了,鸡蛋里面有致癌物,然后一堆傻X就乐呵呵的转发,当成真理到处传播,更别说2200多年前的时候了,你指望那时候的民众有多高觉悟?再想想儒家这种书籍的煽动能力有多么惊人?这些破书中暗藏了多么恐怖的能量?六国复辟势力掌握了儒家,几乎就掌握了当时的舆论,再由张良等人时不时给你闹出个“荧惑守心”事件,你能想象秦始皇当时有多愤怒?

这就是焚书坑儒的真相。

是不是一直很奇怪大家都知道“焚书坑儒”事件,但对于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却没几个人细究?

纵观历史,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位期间是真正的为国为民,就那么短短十多年,多么伟大的工程都是出自他手,包括后世一直在用的“官道”,也是秦始皇当时弄出来的战国版高速公路。始皇一死,大帝流火,赵高连同李斯篡改遗昭,把本来属于公子扶苏的皇位弄到了一个智障儿童胡亥身上,才引发了秦军的慷慨悲歌,大秦灭亡,史书中对公子扶苏的评价很高,在大草原地区以一己之力策反了一个近万人的游牧民族加入秦国国籍,反正绝不是胡亥那样的智障儿童。

楚汉相争,汉胜之后儒家开始走上了统治道路,也成就了中国近千年历史的悲剧道路。

儒家作为灭秦大计的功臣,上任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个残酷的事实的最首要后果就是:近千年的中国,生产力几乎就没怎么发展过。

我甚至觉得如果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浪潮能一直延续到当代的话,中国至少已经经历了五到六次工业革命了,还有西方蛋事。

儒家上台,几乎是排斥了所有学派,而像墨家这种过于壮大而无法排斥的学派,儒家就不遗余力的去把它边缘化,总之让你上不了庙堂,只是民间学说,即便是这样,还是不放心,墨家的工科书籍竟然没有一本留传下来,甚至于《墨子》这本书到当代都只是残卷。

然后儒家的第二路铺排:淡化甚至泯灭战国时期的大争思潮。

也就是开始了“中庸”、“不争”的时代。

 

战国时期各学派说:天下之大,归有德者居之。

后期儒家说:皇权乃天赐,皇帝为天子。

 

儒家反对各种形式的争心,教人恭顺服从,教人顺天应命。

不但不争,还要反对别人去争,导致社会开始严重畸形,时不时就拿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警世格言,把所有有志有才之士全都圈在他们的圈子里。后世有太多觉者对此做出过辛辣的讽刺和批判,比如《儒林外史》,比如鲁迅先生。

后世的天下只要一大乱,儒家只要没站在统治阶层,各路英豪内心深处的争心就会被激发,然后出演比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英雄故事,所有战乱时代都没有儒家身影,所有战乱时代都在高速的发展着生产力。比如曹操,为什么一个曹操能让许昌迅速崛起?因为曹操在许昌执政的时候大力发展农业,发展事关民生的各类生产力,人民吃饱了,啥事都好解决。

而只要儒家当政的朝代,生产力就会立竿见影的开始停滞,争心就会迅速消亡,直到儒家退出。

我不是在歌颂战争,被儒家压制的社会生产力不止粮食,还有很多科学技术。

一直到儒家统治在中国历史中结束,一直到辛亥革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儒家才从C位下来,开始打辅助,中国才开始真正的进步,看看,效果多明显,新中国才成立多少年?脱离了儒家体系,效果实在太显著了。

儒家几千年来压制了中国的精英分子,前进分子,给这些有想法有才能的人尖们画出一条正统的施展才华的大道——科举,把所有人尖的奇才怪略都变成了八股文的忠实拥戴者。几乎在儒家统治时期所有学子的才华都只能用儒家文化去表达,难不成那么多年没个举世瞩目如同墨子或鲁班那样的木匠?没有商鞅和赵雍那样的实干家?

 

我们各高校各专业,如医疗、建筑、工程等等,几乎没一家高校在教授国产的原生态知识内容,我们的祖先没有这样的知识留传到现代,我们看到的全是《论语》这样的某位大圣大贤的思想有多深邃有多高,并且我们把这些研究了数千年。

西方在研究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我们在讨论金木水火土,

西方在做医疗外科手术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人体阴阳平衡,

西方发明蒸汽机开始制造现代化机械的时候,我们满大街都是人力黄包车,

西方开始有了影像专业,发明的照相机带到中国,我们惊恐的表示那是“摄魂机”,

我们没有现代化科技的知识储备,现代化科技几乎是照着西方在抄作业。

但我们几乎都忘了,在公元前476年—前221年,在西方的耶稣还没诞生的时候,在华夏大地,在战国时期,曾经有过一个大争之世,在那个伟大的时代,争强好胜就是我们祖先的精神内核,整个社会都弥漫着精诚向上的进取精神,那个时代我们曾经诞生了数以百计的学术研究方向,工、农、医、商,涵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成学派各领风骚,学术研究内容上至帝王治国,下至万民生计,那时思想极其开放,成就极其显著,试想一下,这种争心和进取精神的文化内核如果能一直延续到当代从没中断过,在经历后世20多个世纪的精益求精的添砖加瓦后,当代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不经要问:都独尊儒术了,为什么要罢黜百家?为什么?

这是儒家的千古罪孽!

唉,不亦悲呼!

 

是的,儒家的中国是实在没有科学技术,而科技带动生产力发展,儒家统治下实在没啥科技可言,再举个简单例子,当今社会,一个博士生去某个企业上班,见到老总跟狗见到主人一样,这并不是贬低,因为老总实力在那,人们会自然而然的去崇拜强者。但在儒家统治时代,一个秀才(相当于当代的大学生)去一个时代巨商家里坐客,也会被巨商当成大宾对待,虽然巨商知道这傻X其实屁本事都没。

是啊,儒家地位就是被强行抬高了,毫无用处的高,毫无意义的高,在古代,还是会那么一两个觉者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来批评儒家,比如“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百无一用是书生”,并且你会发现在中国古代,80%的哲学、科技、民生之类等等书籍和成果,几乎都来自于汉朝之前。

长此以往,儒家文化内核几乎就是中国自卑文化的缘起。

奴性,媚性,这些几乎都出自伟大的儒家“中庸”思想。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