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一再强调,中国人要读《论语》《大学》等,这是真正的天下大道

【本文由“团练守捉副使”推荐,来自《儒家思想在当下是否值得弘扬提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江东白象
  • 三纲五常其实也没错。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投他国,父不父,子奔他乡,夫不夫,该离就离。强调的一直是责任和义务。

    五常更没有错了,“仁义礼智信”,哪个错了,不应该仁?不应该义?还是不应该礼?无智就对?应该提倡无信?

    三纲五常不过是另一个版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没有谁应该成为谁的附着物。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认为仁君治国是很好的,那大臣们辅佐仁君,要忠于仁君,但不是事事听仁君的,更不是依附君主,也绝不可能有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孔子为什么在各国流浪,他也曾经是鲁国大夫。因为孔子没有碰到仁君,也因为那些君也不听他的建议。孟子曾为齐宣王客卿,待遇也不错,但就因为齐宣王没有听他的建议所以选择离开。齐王要送金子给孟子作盘缠,孟子不要,孟子朋友就问你为什么不要,之前在有些小国国君送的你要了。孟子说我之前要是因为当时确实没路费,但这次我有路费,如果我再收齐王的钱,不就是把我卖给齐王了吗。

所以孔孟从来没有过臣要依附君主的意思,孔子认为“忠”符合仁,不只是忠君也要忠于朋友,这个忠不是依附的意思,而且是有大前提的。

孔子没有定义仁是什么,但孟子有句话“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什么是仁,从恻隐之心延伸去讲。我们现在有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部分符合这个意思。仁是一切的前提,没有什么五常,只有仁,礼义智信都得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不仁但有礼是虚伪,就和日本人一样,无大德而有小节,没有仁你都分不清是非哪来的智,义为羞恶之心,没有仁你都不知道什么是恶,没有仁还讲什么诚信,你跟一个坏人讲诚信?

最近有某网红说《孙子兵法》是小人阴谋,没有契约精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无仁而信。跟一个坏人讲什么信,日本人都侵略你了,你还跟他讲信?

为什么我一再强调,中国人要读《论语》《大学》《孟子》《王阳明》,这是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是真正的天下大道。那些从西方泊来的碎片什么都不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