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的积累,中国产业界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出手,这个苗头已经越来越明显

昨天晚上游了游黄浦江,见了数位老友,原英特尔中国区CEO杨旭、高通的孟总、明娟,3GSM的思寒,和张亚勤聊了很长时间的人工智能,还有汽车业、投资业的数位牛人,包括和联想做战略的小朋友长谈了对5.5G和6G的看法,船上是有饭的,我一口没吃,到酒店附近吃了碗馄饨。

本来心情还好,结果结束下船时,有一群朋友打招呼,有位很有品格的女士跟大家说,我是看着项老师文章长大的。我突然想我有这么老吗?

对于人工智能,我们很长时间处在一个懵懂的状态,以为一个大算力通用的人工智能,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如果全世界都走这条路,显然大家都别干了,没有办法去堆这个硬件, 而且怎么获得收入回报?

人工智能必须要渗透到各个产业,为各个产业带来机会和能力的提升,大家才愿意为其付费,追着美国人走,搞出一二百个大模型,用的还是通用模型的思路,这一定会出大问题。昨天张亚勤说,这其实是一场泡沫,但是他不方便公开说,因为说了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媒体很容易把他的看法给歪曲了。

我其实是极为同意他的看法的,亚勤现在虽然已经在学界,但是有很长时间企业的经验,对产业理解还是比较深的,创业公司走大模型这条路,极难成功,大企业都已经下场的方向,你还跟着别人去走?凭什么你比大企业能力还强?

这两天从联想AI PC到百度的大模型,中国的众多企业要把人工智能落地,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未来的混合大模型,软硬件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我相信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以前我们看产业,都觉得有一定的分工,在某一个领域做精才是好的选择,现在看像华为这样把端、边、云、网、智都整合起来,才是最为强大。可以说把多领域的能力都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力量。

所以回头看美国即使在大模型再强大,这个大模型它必须要落地,落地就要受制于网、云、端、边。可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才拉开一个帷幕,远远没有到已经分出胜负的时候,而众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互联网的服务,有强大的终端制造能力,也有强大的网络建设能力,最后人工智能还是要靠这些能力落地。今天人工智能,差不多是一个战国时代,各种人才辈出,英雄辈出,至于谁会最后胜出,没有人知道,战国时代曾经比较强大的,都不是最后的胜利者。至于人工智能会不会美国最后胜出,我基本不信。因为他们走的不是产品落地的路,而是高成本大算力,要靠资本市场,并不是追求成本、效率和能力的平衡。

做这么多年产业,我越来越相信平衡才是唯一的出路。经过两年的积累,中国产业界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出手,这个苗头已经越来越明显。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