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体现“为了流量不要命”的游戏,成了当下主播们的流量密码

500

怪物马戏团 | 文

在刚过去的愚人节,出现了一款最能体现什么叫“为了流量不要命”的游戏。有人说,每个新闻工作者都该去试试它,于是我便去试了,并且学到:为了流量不要命,原来可以这么愉悦。

《内容警告(Content Warning)》发售在4月1日,但它不是个小丑。这款诞生才一周的游戏,已经是Twitch上的热门直播游戏,分区观众数为1.5万。如果你对这数字没有概念的话:目前《APEX》的观众为2.7万,《守望先锋2》则为2万。

500

500

在直播外,《内容警告》同样欢迎。它的同时在线人数峰值超过了20万,而且发行商很鬼才地在游戏发售后24小时内,采取了免费赠送的策略,于是短短24小时里,游戏有了超过600万次下载,爆火速度属实惊人,服务器一天能被挤爆个20次。

500

500

热度迅速就传到了国内。现在,你每天都能看到越来越多和《内容警告》相关的视频,以这种热度,就算这游戏之后凉了,也能至少拿个昙花级的评价。

所以,《内容警告》到底是个什么游戏?

说起来荒唐,它其实算是半个愚人节玩笑。其发行/开发商Landfall就是《火柴人战斗》的开发者,这游戏有超过9万个评价,好评率93%。最近几年,Landfall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年愚人节都会发布一款另类小游戏,而《内容警告》就是今年的愚人作。

500

有人说,《内容警告》就是之前大火的《致命公司》和《恐鬼症》的结合体。确实,前者是让玩家在怪物横行的地图里,合作收集各种物件;而后者则是在一个闹鬼的房屋中,让玩家合作寻找闹鬼的证据,应对各种鬼魂。

虽然《内容警告》确实模仿了上面两者,可它又做出了很具特色的改进,让其在一众跟风作中有了竞争力。

游戏的核心玩法是:你生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院子里,而为了出名,你决定成为一名探鬼UP主,为了流量放手一搏。

500

于是每天,你都和朋友乘坐一个“潜水钟”,来到阴森的地下(或水下)世界。这个世界骇人可怖,四处黑白惨淡,且每个角落都藏着怪物。你们的队伍便需要在这里拍摄各种怪物的影像,然后回到地面,将录影上传至一个叫“幽管”的网站,以获取流量。

500

和《致命公司》不同的是,在《内容警告》的关卡,是没有明确目的性的。唯一的目标,就是收割流量,在三天内,视频能获取超过一定数额的总播放数,就可以进入下一局。

所以游戏中的怪物不止是敌人,它们还是特别珍贵的资源。当你看到怪物时,不但要思考该如何活命,还得想方设法把其影像拍下来。

500

可惜,你的摄像机差得连门锁都不配当,它的内存只够录制不到2分钟内容。于是当你潜入地下世界后,得精心安排内存,把录像时间留给最值得记录的东西。

差劲的也不止有门锁相机,还有你手上的一切,包括你控制的小人本尊。你的手电筒,电量持久性烂到拼夕夕都不允许它进入市场,且一人只能带三个道具;小人还跑几下就得因为体力归零休息,又需要氧气才能在地下世界生存,所以必须按时返回地面——不幸的是,这游戏有个迷宫般的地图,却没有帮你识路的道具。

500

甚至,连游戏的音效都做得不对劲,人物走路时,脚步声的位置不是同步的,在转身时尤其明显,仿佛有人正在你身后跟踪。再搭配上那个损坏边缘模拟电视级别的画面,让游戏有种贞子录像带的质感。

500

听着很烂,是吧?可是,搭配这些折磨人设定的,却是一套完美契合其粗糙感和缺点的玩法。这玩法化腐朽为神奇,让几乎所有缺点,都变成了乐子。

因为游戏有一套巧妙的计算法则:几乎任何行为都能让视频获取流量,但假如你看到一个怪物,把它拍下来,只能获得少量播放;要是你想办法把它赶走,播放量就会显著上升。

500

@jeni jones

而假如,你拍下了自己被怪物痛殴到红屏倒地,或是队友被怪物生吃的桥段,那好家伙,播放量就会火箭飞天。这就是为何XQC在玩这游戏时,一见队友被抱脸虫抓住,便一边发出绝不娘炮的尖叫,一边360度无死角拍摄其惨状。

而当一支小队发现某个怪物后,他们也许会四人如猴子般开心地围绕它旋转,仿佛找到至高宝物。然而当摄影师打开镜头后,拍到的却是下一秒,这个小队被藏在阴影里的另一只怪物偷袭,在尖叫中被四处甩飞的场景。

500

@balls

只要能保住摄像机,上面的一段就能大获成功。至于有没有队友牺牲,不重要的。

有时别说拍怪物了,单纯拍摄大家作死的片段,也能一片叫好。比如当你缺一点播放量就能达标,却找不到怪物时,便可一面尖叫,一面拍摄全队高空坠落并摔倒的镜头,赚钱嘛,很寒碜,但OK。

500

这就使得在初期,哪怕一群人不潜入地下,光是在地面上玩无绳蹦极,都能获得不低的流量。

所以,这游戏主打的就是真实:为了流量,你要做的根本不是成为潇洒的拍鬼大师,而是一个富有技巧的流量小丑,在自身不暴毙的情况下,时而巧妙地出卖队友,时而把自己变成怪物的沙包。因为观众,最爱看的就是这一点了。

500

惨叫、大笑、对骂,一切失败都会成为直播效果和流量密码。毕竟还有什么,能比被警告的内容,更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呢?所以为何,只有在多人合作时,你才能体验到这游戏的真实乐趣。

500

500

@DEFELCT@ALCATRAZ

这就是为何游戏的乐趣,和《致命公司》是有区别的。你得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不能太过小心,同时也不能太过放荡。因为虽然所有小人仆街后都能复活,只需要付一点医药费,但你必须守住两条底线:一是不能团灭,二是必须把摄像机带回家。

要做到这一点,你就要了解游戏里各种怪物的习性。《内容警告》中,怪物的种类很多,且设计巧妙,就像某个不能提的三字母(奢侈品)创作一样,每种怪物都有特定习性,以及应对方式。

500

@Gexiton

有的怪,会拿着小刀追杀你,却能被响声吓走。而天花板上的抱脸虫,则会把人抓住,必须要向它砸东西,才能使其松口。有些怪还有多段攻击,例如一种大型触手怪会释放三次攻击,第一次将人打飞,第二次释放黑洞吸住角色,第三次则释放一团致命的毒雾。

500

@天野 雪輝

怪物除了强度不同外,稀有度也有区别,所以有时游戏非常看脸。比如有一种提着红色提灯的怪物,就非常罕见,有些人玩了十多小时还没见过,但如XQC这样的黑脸战士,能在第一次下潜就遇上,并因此暴毙。

拍摄稀有度更高的怪物,流量自然也会更高,前提是你能从它们面前逃走。

500

@Tafftoo

当你拍摄完毕,重返地面后,游戏最创意的地方就来了——把视频上传到“幽管”。

上传后,你会发现自己迫于内存不足,反复开关的录像,成了一段好似被刻意剪辑过的视频。所有的作死片段,都以伪纪录片的质感出现,且由于摄像机可切换成自拍模式,所以上一秒还是一群人嘻嘻哈哈和怪物相遇的镜头,下一秒,就能变成残血的幸存者一边尖叫,一边把镜头对准自己的脸狂奔。

500

这些视频还可保存到桌面

为了让这些作死录像显得更真实,当视频播放时,千奇百怪的对应评论还会出现在右侧。

幽网的抽象评论,是游戏的点睛之笔,因为你拍什么,虚拟网友都会做出相应反应。拍摄骨头或地下工厂,他们就会说骨头或工厂好吓人;看到你被怪物打至跪地,他们就会嘲讽这是来自XXX的膝盖粉碎教程;看着你和朋友互动,他们就会感叹,要是自己也有朋友该多好。

500

这些评论一方面让游戏更有真实感,一方面还能帮你更了解这个世界。如果你拍摄捡到的收音机,评论里有人便会说这是旧世界放音乐的东西;如果拍摄一片漆黑的空地,他们就感叹以前的世界真大,让一个奇异的世界观逐渐浮现。

有时,怪物现身后,评论不止会对怪物发出外形上的吐槽或“???”,还会告诉你该怎么处理这种怪物。当然,弹幕懂哥说的东西可能完全错误——只能说各方面都很还原网络氛围。

500

这些评论和播放的过程,让游戏的失败也有趣了起来。我第一次下潜时忘了带电筒,全凭当年在《毁灭战士3》练就的唯物主义心态对抗黑暗,谁知阴差阳错拿了个高分;而当我在拍摄工厂齿轮时,被身后的坑爹队友挤到齿轮上英勇就义后,也不会生气,因为我知道这段场景会拿到不错的播放,我的暴毙还能引发一堆弹幕吐槽。

所以游戏虽然每次幸存三天后,都会给你更多的流量目标、更多的怪物、更好的道具,以及更晦暗的地图……但你其实不需要在意这些,因为真正的乐趣,永远是和你的朋友们一起下潜探索(并失败)的过程。

500

@ENCE ziemnioooL

一个处处透着“流量至上”价值观的游戏,实际体验却是一切结果都不重要,唯有过程有趣,这种暗藏的反差处理,恐怕才是其大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500

@AliasMatamba

最后,我们再来简单说一下启发游戏的流行文化。《内容警告》能成功,可能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它还原了“灵异视频时代”的娱乐魅力。

游戏中,上传视频的网站叫“幽管”,这明显是对油管的调侃。而早期的油管,存有许多伪纪录片风格的“灵异视频”,它们收获过大量流量,紧握当时的财富密码。

500

兔子洞:《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梗,指那些像书中的兔子洞一样,把人慢慢引向魔幻深渊的平常事物。

这种灵异视频文化,是油管上的一个兔子洞。如今的大数据算法,让这类视频不再浮出水面,但它们留下的故事,早已成了都市传说。

譬如你听过那个苏联钻井,结果挖到了地狱,并听到地狱里嚎叫的故事吗?这就来自油管2010年的一个视频,视频中,苏联人发现钻井内温度突然上升到了1000摄氏度,而他们将耐热麦克风放入井中后,听到的是晦涩深邃的渗人惨叫。

500

又或者07年,一个视频拍摄到了阿拉伯的某足球队员,在场上被踢中头后,反复跌倒抽搐。这时,一个形似死亡天使的黑影出现在镜头内,似乎把这名球员带走。

500

要么就是2011年被转到微博疯传,大名鼎鼎的“切尔诺贝利丧尸事件”?当时,这段直升机上拍摄某斯拉夫士兵被丧尸瓜分的视频,成了全世界的大热点,其影响力可比最近的墨西哥外星人尸体(假的)要大多了。

500

当然了,这些全是假货。实际上苏联还真钻过深达19公里的洞,但什么也没发现;而那个足球队员不过是犯了中风而已,随后被成功抢救;至于切尔诺贝利的丧尸,很多人应该已经知道了,它其实是游戏《潜行者》的宣传录像。

自打1999年的恐怖片《女巫布莱尔》靠伪纪录片的噱头,以3万美金成本,获得3亿美金票房后,这类东西就层出不穷。总有人试图从“灵异事件记录”的金矿中挖取财富。

500

500

其实更早的例子,是1967年澳大利亚神秘主义小说《悬崖上的野餐》,作者和当地政府勾搭,含糊其辞地把一个从未发生的灵异故事包装成了真假难辨的传闻,推动了澳洲的旅游业、文学发展和小说销量。

所以就算是今天,医院废墟、巴黎地下墓穴、地下通道,也依旧是探鬼主播们财富据点。我们曾写过的抽象主播“西方药水哥”Logan Paul,也正是在深入日本自杀森林后拍到了一具尸体,被油管直接封了收益渠道……

500

Logan Paul经典作死片段。许多人吐槽《内容警告》就是Logan Paul做主角的《致命公司》。

这几年火过的“后室”系列,以及LuxuryDark频道,就是基于这种文化的虚构创作,所以其内核里都有“去不该作死的地方作死”这一保留项目。

500

LuxuryDark在国内被翻译为两个大聪明系列,这名是因为他们尤其作死,就像《内容警告》里的玩家。这是一个伪纪录片频道,记录的是两兄弟每天在暗网上购买各种奇怪东西,从诡异的女友,到未知寄生虫,然后愉快翻车。

而《内容警告》敏锐地把这种文化,和如今的游戏直播+多人游戏融为一体,而且巧妙地将“为了流量不要命”这种负面行为,解构成了一种无害的喜剧,不得不说着实是有两把刷子。

谁能料到为了流量不要命和不要脸,在《内容警告》里,竟能如此愉快呢?

-END-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