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同群体对退休金制度的态度差异很大

【本文由“复兴”推荐,来自《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你愿意不交社保换更多工资吗?》评论区,标题为复兴添加】

我国的所有社会福利的设计,其形式上绝大多数人是“储蓄式”自我保障,本质上是“老鼠会”。

但对于全社会处于不同身份等级的人来说,又有着不同的“待遇”,所以,当这一问题,拿出来进行全社会的讨论时,无异于鸡同鸭讲,说不到一起去。 

首先,是体制内党政机关编制内工作人员,以及标准的财政负担全部支出的行政事业单位。这部分人除了个人缴纳的各种“保险”(始于1995年,之前完全由财政负担)之外,财政还按照一定比例缴纳。财政缴纳的这部分,属于隐形的社会福利,即便个人放弃缴纳“社保”,这部分资金也不会进入他们的工资收入。而且,因为尽管财政负担的比例,与其他企业和行业担负的比例是一样的,但政府系统核算的基数则更加严格的按照政策上限执行,以及在退休时,退休金的计算也同样是按照上限执行。所以,即便工作期间个人缴纳了同样多的“保险金总额”,但他们的退休金所得,比之其他企业和行业人员的退休金则更高,这就是社会上说的所谓退休制度双轨制。

其次,国企、央企(仅限于垄断国企央企,及效益较好的部分竞争性国企央企),以及部分效益很好、管理正规的股份制企业的正式在编员工。这部分企业除了员工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个人承担部分,企业一般情况下会按照较高的标准,为员工缴纳企业承担的部分,而且各种保险俱全,没有遗漏。垄断国企、央企(这里包括部分党政机关)还会以工会等组织的名义,为在编的正式员工购买如“大病保险”等商业保险。但这些企业绝大部分仍然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虽然享受着国家的倾斜政策,以及部分企业还享受着国家政策性补贴等,但这些资金仍然来源于企业的全体员工劳动所得。如果个人具有足够的“技术或是专业实力”,个人就是不需要企业缴纳保险,仍可以在入职时与企业谈判,将这些福利待遇的相关经济利益,归于“工资收入”之内, ——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这两部分人加起来,约占城镇职工、居民缴纳社保总人数的比例应在40%左右,但如果将农业人口参与农村社保的人数计算在内的话,粗略估计约占20%略多一些,或可达到接近30%。这些人,无论如何是不会放弃缴纳社保的。并且在谈论这一问题时,既不会理解社会底层为什么会对缴纳社保产生抵触情绪,也会坚决反对“拒缴社保”行为的存在。

第三,是私营企业包括老板及雇员。这类人除了极个别企业效益极佳,老板为人极好的个别企业之外,绝大部分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保都是按照最低标准执行的,并且能省则省,能拖就拖。这类人退休时的退休金,基本上平均能够达到党政机关退休人员平均退休金的50%,国企央企退休人员平均退休工资的60%,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缴纳社保对于这类人来说,形同鸡肋,可有可无。终其一生退休所领的工资,能不能抵过个人和企业缴纳的全部保险金,基本上取决于寿命能不能超过全国的平均寿命(必须超过)。如果推迟退休年龄,则必定会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再发生未来领取退休工资具有可预见风险的话,那大概率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四、自由职业者及事业完全个人承担社保的。这些人的未来退休时,如果不是在“某单位”退休,而是一直作为“个人缴纳保险者”退休,其退休工资将会是最低档的。基本上是党政机关退休人员平均退休工资的30%左右,甚至更低。这类人如果寿命不能远超全国的平均寿命,不如个人存款养老。这类人缴纳社保的心理承受能力,已达极限。如遇风吹草动,很有可能会大面积弃保,并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五、是参与农村户籍人口社保的。这类人目前全国待遇极不均衡。不仅缴纳社保费用的金额严重不均衡,领取的养老金也极不均衡,从100元到2000多元的都有,这事也为什么当前农业人口对社保问题意见很大的根本原因。这已经不是要不要参与社保的问题了,而是已经是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其实,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不应该是“老鼠会”式的“储蓄式”自我保障。而应该是国家财政担负的,资金全部来自于税收的,全国人民平权的“基本生存权保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