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汉文化的意义何在

汉文化对人类而言,意味着什么?

或者逆向思维,没有汉文化,人类是啥样?

汉文化的意义就在于:引领人类摆脱兽性。

 

▲文化替代血缘使得人类摆脱了兽性

人类有过三种文化,图腾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汉人是人类唯一全部经历过的民族(如果算是民族)。

早在图腾文化时期,我们的先祖就创造了表征稳定和谐的图腾“龙凤呈祥”,使得人类彻底摆脱了作为唯一会自相残杀的动物的自然宿命,有个群居动物的样子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汉人一枝独秀的重要原因,作为一个有组织的部落联盟,当西周人口达到600万人之时,地球上其它地方因组织形态原始,还暂不存在像样的大型部落联盟。当然,古埃及、苏美尔等海底文明除外。

 

➤社会性是群居的高级形态

实际上,地球上群居动物很多,但有明显的类别差异,血缘性群居、社会性群居。为“抱团取暖”,一些动物开始群居,“一夫多妻”的如狮群、“一妻多夫”的如蜜蜂。通常肉食动物主要因集体捕猎需要、而草食动物则因安全需要,肉食动物以血缘主导、以家庭群居,但对草食动物来说,家庭显然规模太小,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斑马,尤其是迁徙的高风险时段,就需要高层级的群居方式,即超越血缘的大规模社会性群居。其实,肉食动物也有社会性群集,比如狼,当以捕食小型动物为主时,就以家庭为单位,但要大范围捕食大型动物时,就会组成不以血缘为纽带的大规模狼群。

 

➤汉文化引领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

人类早期承袭的是先祖猿猴的家庭群居方式,即以血缘为纽带,扩大族群的方式是“杀男收女”,以保障族群始终拥有血缘关系。比如西班牙人进入美洲,杀光印第安男人(包括男孩),留下印第安女人为其生儿育女,因而南美人就基本都是拉丁人的混血后裔。这是人这个物种的“天性”,尽管我们中国人觉得很原始、很残酷。

我们的远祖是否经历过“杀男收女”的种族扩展时期,本人不知,但想来应该有过,毕竟这是人的“动物天性”。但是,三千五百年前,当中国人用甲骨文开始写日记(记史)后,所记载的就是“龙凤呈祥”的“社会属性”,我们不再以血缘、而是以文化作为凝聚力,血缘不再是群居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中西方文明的核心区别。

也就是说,当西方人仍在以种族置换这种“动物天性”的方式,保障扩张后的血缘凝聚力的时候,中国人早就摆脱了“动物天性”,升级为以种族融合、文化凝聚的高级文明形态。

这就是汉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汉文化“三问”

就哲学层面而言,凡事都有“三问”,是什么、目的何在、基础原则是什么。

文化也是如此,要探讨文化,首先就是“三问”。

 

➤文化是什么?

本人不知文化是什么,因为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简洁明了的定义。

但有一点,文化所涉及的内容,如果追根溯源,就会汇集为一个问题:有困难怎么办?

其他动物有困难时是不会求助的,幼崽躲在妈妈身后只是动物的本能,并非会求助妈妈。

因此,会求助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分水岭。从某种意义上说,求助是文化的起点。

向谁求助呢?这就是文化的类别。求助图腾即图腾文化、求助神灵即宗教文化、求助社会即社会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即在于此,西文化是宗教文化、汉文化是社会文化。

换种说法,西文化是公主文化、汉文化是穷仔文化,西方人还做着公主梦、中国人早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

 

➤文化的目的?

望文生意,文化就是以文“化”人。也就是说,文化的目的就是“化”人。

化成什么人?不同文化下“化”人的目标是不同的,图腾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目标是,将人“化”为虔诚的信徒,将个人的灵魂统统上交图腾或神灵,使人对其无条件、无底线、无怀疑地虔诚信仰,谁代表它就听谁的话。

社会文化下,“化”人的目标则是,将自然(动物)人“化”为社会人,以适应社会。作为社会人,自己的灵魂自己掌握,凡事都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都要问个为什么,要遵从的只是社会规范、而不是其它。

顺便一说,在其它所有文明中,人被各种因素所区分,包括种族、民族、宗教、肤色等等。唯有在中国文明中,对人的区分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分,而区分“文明”和“野蛮”的关键因素便是有否被文“化”。因而,著名汉学家列文森认为中国只有“文化主义”而无“民族主义”,这为西方严肃学者所共识,只有洋人(政客)与狗才会鼓捣中国的“民族主义”话题。

 

➤文化的原则?

 

☯社会需要与自然和谐统一

庄子说万物齐平、禅宗说草木蝼蚁皆众生,人是自然之物,当然离不开自然。而人所生存的社会是自然的组成部分,当然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

基督文化则相反,人是神的儿子、天生具有神性,而自然是上帝爸爸创造来供儿子(人)享用的,因而大自然及异教徒都是爸爸赐予的“丰盛的晚餐”,可随意享用。

 

☯必须具备中庸的社会规范

什么是中庸?“中者不偏、庸者不变”,“中”体现的是公平、“庸”体现的是稳定。谁愿意生活在霸凌、动荡的社会里,因而社会需要一套完整统一的社会规范,人人遵守以保障社会公平、稳定、和谐。

基督徒的内心世界本人不懂,他们不在乎公平、稳定,他们在乎的只有自由。三年疫情中的美国人,不在乎进不了医院、在家等死,因为那是上帝在召唤;不在乎枪顶脑袋、零元购,因为那是常态,不爽时能上街喊两句口号就足矣;他们在乎的只有不戴口罩的自由不容侵犯。

 

☯接受教育不是权力是义务

怎样“化”人?教育。因为,儒家一直相信,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教育而成为文明人(社会人)。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隐藏的含义就是任何人都必须接受教育,荀子“性恶论”说的是教育的必要性,孟子“性善论”说的是教育的可能性。至于教育方式,则是多种多样、相辅相成,在家父母教、上学老师教、工作社会教,总之活到老学到老。

过去,中国人家里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牌位,有人改为“天地国亲师”,个人以为没有必要,君是国的法人,至于君是何人另当别论。天即天命,而天命不可违,现在的科学说法是基因决定论;地即自然,自然规律不可违;君即社会,社会规范不可违;亲即家庭,伦理亲情不可违;师即教导,与时俱进不可违。故而,天之教在顺天应时、地之教在遵循规律、君之教在克己复礼、亲之教在修身齐家、师之教在格物致知。

 

▲汉文化的特征

 

➤内道外儒•汉文化的标签

道儒法释四大支柱,其实有着内在关联。荀子认为“礼法一体”,即礼是法的原则、法是礼的措施,以礼为体、以法为用,从而将法归入儒学体系,此后不再有独立的法家;释学本就是以庄子哲学为基础,因而释学是道学的分支之一。因此,粗略地说,汉文化的支柱通常视为道、儒两家。

什么是汉文化?简单地说就一句话:内道外儒的自然哲学和人文主义文化。

什么是哲学文化?就是以哲学为内核的文化,源于自然、适应自然。而宗教文化是以神学为内核的文化,必然与现实脱节,甚至南辕北辙。

什么是人文主义?就是人为主、神为辅,神为人服务。

什么是内道外儒?就是道学为体、儒学为用。道学是管理者的学问,儒学是对老百姓的教化,所以要内道外儒。

 

➤百家争鸣•现象是争、本质是合

百家争鸣两千多年,表面上看以争为主,但那是错维之争、鸡同鸭讲,不是本质性的。如:自然层面的道学与社会层面的儒学,争议社会性的有为还是无为;社会层面的儒学与个人层面的法学,争议管理需人治还是法治;社会层面的儒学与精神层面的释学,争议精神性的入世还是出世。但就理论而言,仍是有机整体,毕竟道学是儒学的哲学基础,尽管儒家不愿承认,而称其哲学源自易学,但这并不重要。

汉文化本就是和合文化,只是过去争得多、合得少,儒法斗争扯皮两千年,其实在荀子那里,儒法就是一体两面了,非要割裂开来、争个气宗剑宗,与武林门派之争何异,为己私利而相争有害无益。

顺便一说,自荀子统一礼法,其学生韩非就是最后一位正宗法家了;儒家自西汉董仲舒政治化后,就开始异化,如宋朝程朱理学、明朝阳明心学都只是披了件儒学的外衣,鲁迅所批“吃人的礼教”,不是儒学、而是理学。

特别说明,关于百家学说内容的资料,线上线下异常丰富、专业,因此这里只是点到为止,以免班门弄斧。

 

➤继往开来•汉文化仍需与时俱进

三千年来,汉文化的框架、墙体依然屹立不倒、坚不可摧,仍是最好的文化建筑,在有更好的文化取代之前,仍将继续存在。只是受外力影响而年久失修,装饰残破、家具老旧,需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再行装修、重塑金身。

汉文化的经典主要产生于百家争鸣时期,一方面用文言文,二方面古文风格似散文、神虽不散但形过散乱,三方面时过境迁、很多内容已与现实脱节甚至背离。因此,个人以为,与时俱进对汉文化相关内容去伪存真、除糟粕彰精华,国家有必要、也有责任以现代习惯和方式重新整理,如同断代工程、文明朔源之类。

 

▲汉文化的“虚伪”人类悲壮的进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文化是虚伪的。

这可是洋人与狗全力渲染、却不敢说出口的问题,因为他们知道这会引来板砖无数。

当人类有了思想,人类就可以演绎、推测、预估,就能想将来的事了,那么我们将来会发生什么呢?你看过多大的世界,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汉文化的虚伪在于必须忍辱负重,只不过不是为全人类、而是为我们自己。

 

人类的致命危险是人祸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正常情况下,人不会死于自然、但会死于同类,因此,人类的生存之道,不重于战胜天灾、而重于消弭人祸。

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文化对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很难、甚至是做不到的,作为个人是痛苦的、甚至是“反人类”的,但是,作为人类基因却是必须的,因为这是基因延续发展的前提。很遗憾,这只能由汉文化来忍辱负重了。

 

汉文化的“虚伪”

虚者不实、伪者不真,汉文化之虚伪就在于必须忍辱负重。

这里需要说明,虚伪一词并非贬义,只是市井习惯性贬义了。

何为虚伪?就个人而言,虚伪之极致,莫过于癌症晚期却在家人面前故作轻松愉悦状;就民族而言,虚伪之极致,莫过于“面包会有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必定光明。

哀大莫若心死。庄子“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绝不是悲观失意颓唐之意,而是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后世禅宗追求最高境界的禅意,即“出世即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智慧。

但问题是,世上有几人能到庄子境界,因而“活下去就有希望”就成为教化众生的第一要务。

物竞天择,这是人类基因要繁衍进化的自然选择,因为挺不住的基因载体必遭淘汰。

图腾信仰、宗教信仰承载着人类文化最虚伪的部分,没有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去时,神灵保佑就是最后的希望,能否如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根最后的精神支柱。

在西方宗教文化中,虚伪的希望归上帝、真诚的幼稚就归子民了。因此,西文化的世俗部分就显得真实而幼稚,

汉文化抛弃了宗教信仰部分,其承载的虚伪部分,就只能由儒家伦理来承载了。这也许就是儒学显得如此独特的重要原因。顺便一说,“百家争鸣”主要就是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其它九家都演化为“现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唯有儒学被曲解了。比如黑格尔认为,在孔子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孔子所讲的只是道德常识,“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实际上,我们一百多年的批儒史,起源大概于此,以至于我们有的人自己都搞不清何为儒学。

比如《大学》是儒家思想的入门必读经典,“三纲八目”就是“大学之道”的核心。“三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圣人才有可能达标的内容,作为对每个凡人的要求,其意义远超黑格尔智商所及,这不是虚伪、什么是虚伪?

什么是克己复礼?这就是克己复礼。这就是几千年来嵌入中国人基因的希望,哪怕是在深渊、谷底里彷徨,也不会忘记克己复礼的奋斗,而绝不会“从了吧”、成为其他民族的一员。

 

汉文化的本质是和谐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

什么是祀?什么是戎?有各种理解,高深的本人不知,但低浅的则略知一二。

“戎”是指让大家知道能活着,“祀”则是指让大家清楚,怎样才能活着。

既然对人最致命的威胁是人祸,那么最根本的应对之举就是消弭,关键是怎样消弭?

一命换十命是赚是赔?对别人是赚、对自己是赔。是否赌命,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能性。

汉文化认为,除非迫不得已,赌命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而我们不好赌命,呈绵羊状。因为,我们农耕文明,养活自己只需流汗、无需流血,没有赌命的必要性;我们是人、对方也是人,大家差不多,我们并无必胜把握,当然也就不多想可能性。

但西文化正相反,他们将赌命视为人生常态,既完全必要、也完全可能,有如某种动物,见谁都要先咬三口、然后再谈,美其名曰:创造会谈氛围。因为,他们狩猎文化,食物要用命换,天生就是置生死于度外,不赌命吃什么;而宗教信仰又使得他们深信无疑,他们是神、对方只是动物,在上帝的保佑下,他们战无不胜,尤其是他们造出了坚船利炮之后。

这就导致中西文化产生重大分歧:汉文化的本质是和谐、西文化的本质是斗争。中国人遇事好协商、西方人遇事好决斗。这就有点像中国人,许多南方人好动口、不好动手,因为南方自然条件优渥,动口即能解决、无需动手;而极北苦寒之地,动口是没有用的,因而有的人就只动手、不动口。这不是个人的性格问题,而是基于自然禀赋的历史,所造就的文化差异,早已深入基因,不可能轻易改变。西方因工业革命,早已衣食无忧,但嗜杀好斗的本性,无论如何化妆、哪怕披上画皮也难以掩饰。更不用说苦难了几千年的犹太人,贪婪已成本能,数十年前有位美国记者如此形容某犹太大亨:哪怕全世界的财富都是他的,他也要购买印钞机,拼命印钞票。幸而那时美国言论环境还较为宽松,这位幸运的记者没有被自杀。

中国的“祀”,就是要让大家明白:对内,只有抱团才能取暖、才能抵御天灾人祸;对外,外人是杀不完的,勿起恶念、勿造恶孽,只有以德服人、和谐相处,才能安居乐业、长治久安,否则遗患无穷、祸及子孙。

西方的“祀”,就是告诉大家:只有皈依上帝、奉献财富,才能保障安全。不愿明皈、也需暗皈,比如高举民主、自由、人权大旗,废弃自身文化,以基督徒之思为思、以基督徒所愿为愿,洗心革面、加入基督行列。

也就是说,中国强调“和而不同”,西方强调“不同则灭”。

 

人类进化历程的悲壮

显然,在儒家看来,西方的“不同则灭”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异教徒是杀不完的,尤其是中国的逐渐复兴,使得大家更明白,皈依基督并非唯一出路。

但是,要让大家都理解什么是“和而不同”,其历程何其悲壮。

电影《英雄》讲的是秦王该不该杀的故事,我们至今都还有许多人,仍在痛骂三大“暴君”,仍不明白什么是“行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几千年了,我们自己都尚且如此,有什么资格说别人不明事理。

顺便一说,《西游记》里妖魔庞杂,但被毁者唯白骨精,固然有白骨精法力有限的缘故,但个人以为其主旨还是降伏为主、消灭为辅,因为各路妖魔后面牵连甚广,可以大闹天宫,但妖魔杀得完吗。

问题是,就像电游,提升文明等级是要付出代价的。

 

以德服人的代价

我们希望“和而不同”、我们不搞“杀男收女”,代价是苦修长城、被动挨打。

当年妇好西征,团灭雅利安人,保住了人类农耕文明的独苗,但代价不菲,妇好就因伤重难愈而未享天年。

几千年了,数不清的蛮夷冲击,五胡乱华、靖康之耻、蒙满入主、火烧圆明、抗日烽火、以至抗美援朝。从妇好西征、到抗美援朝,我们不停地用鲜血告诉蛮夷,要文明、不要野蛮,野蛮对他们没有好处,野蛮不仅不是他们血脉延续的良方、反而是他们的催命符,但那么多的蛮族就是无法开化,灭绝了都不知道原因。

我们为什么有“华夷之别”,“华”指的是知道以德服人、“夷”指的是不知“合和”才是长治久安之道。我们为什么反对“不教而诛”,因为能教化也就不用诛杀了,毕竟诛杀是有风险的、是要付出代价的。

以德服人就是要教化蛮夷,只是辛苦太过、代价太大。怎么办呢,个人有成长的烦恼,人类也有成长的烦恼,只是血腥味重了点。

 

☯天下为公的代价

西方靠信仰、中国靠信念。西方人的信仰在于“天下为私”,整个宇宙都是其父上帝给他们创造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中国人的信念是“天下为公”,宇宙里万物齐平(庄子语),必须共享、共建、共维护。

西文化对中国最大伤害莫过于自由思想,将自由视为现代的标志,导致有的中国人返老还童、重拾公主梦,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别人都必须围着自己转,对社会和谐稳定危害极大。

其实,在西方,自由的概念,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圣经》。熟悉基督教的都知道,《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记载通天塔的故事,由于语言和思想的统一,通天塔工程进展神速,上帝认为人类对自己构成了系统性威胁,如何防止?很简单。上帝要求信徒反对专制(统一的语言)、捍卫自由(随心所欲、各行其是),于是,人类散了、工程停了、威胁彻底解除了,人类再也不可能敢于挑战上帝了。

要让西方人明白这一点,是非常艰难的。中国人花了一千五百年的宗教文化历史,才搞明白神不存在,有事情靠的是人帮忙,这才有社会文化;又花了八百年的部落联盟历史(周朝),才搞明白部落联盟方式就是人祸之源,私利没有公权约束,如同孩子有人生、无人管,必然野心蔓延、恣意妄为。西方至今仍未摆脱宗教文化,仍以部落联盟为傲,视为先进文明,要让他们明白,他们的文化落后了三千年、政治落后了两千年,小里说是对牛弹琴、大里说是与虎谋皮。

要想自身安宁,还得教化西方,不论文教还是武教、昂或双管齐下,该流汗还得流汗、该流血还得流血,怎么办呢?代价终究得付。

顺便一说,几千年了,对中国造成重大伤害的民族多矣,经多年教化,其结局无非两种,或消失、或同化,唯有和族暂且例外,不知何时启动教化进程,更不知将来教化成果,是灭还是化。

 

克己复礼的代价

人类进化的悲壮,就在于明知艰险、却仍义无反顾,比如克己复礼。

个人需要克己复礼,即克制动物属性、彰显社会属性。民族也要克己复礼,即克制原始本能、昌盛文明进化。

一神教强调,单一文明、单向发展。启蒙运动后,西方在中国唯心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作了绝对化的发展,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演化而成的,比如黑格尔的哲学,本质上就是对程朱理学的另类诠释,只不过将“天”更名为“GOD”,二丫变玛丽。

西方人如何看待世界?简单说就是,世界是上帝依据其设计图制造出来的,因此,与上帝的设计图有出入的,一定是生产错误的废品,必须销毁、重新生产,至少也要修改调整、有个大致模样。

那么,西方人怎样纠正错误?战争。

战争有双向利益,输入财富、输出意识。有史以来,西方世界大战三六九、小战天天有,为什么西方人对冷战及后冷战时期情有独钟,不是因为他们源于冷战初期的核恐惧、更不是对苏联自杀的狂喜,而是西方人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和平、第一次体验到数十年无战乱。那是一种天堂般的景象,原来和平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人是可以生活在和平中的,于是西方产生了一个新生事物,那就是反战运动,因为他们意识到,他们应该换种活法。

如何获得和平,早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就做过尝试,原则就是,各领主都要克己复礼,否则战乱难止、永无宁日。但是,西方人仍未得真谛,只理解到契约层面,因而成效不彰。

真正让西方人开始克己复礼的是冷战,是两大阵营对抗而造就的阵营内部必须克己复礼,否则必遭老大教化;阵营间也必须克己复礼,否则只会同归于尽。

只不过,现今西方的克己复礼还是被迫的、被动的,也许要等西方衰落了,才可能使其明白,杀人抢掠不是唯一出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