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行:TikTok的命运将会如何?

周受资存在理论上的胜算可能性

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的不足之处:

●一是对形势的严重误判。

周受资的办公地在远离美国的新加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TikTok的官僚气十足。报喜不报忧,两周前,TikTok美国业务的高管带着好消息飞往公司位于新加坡的国际总部。知情人士透露,他告诉老板,经过多年来在美国的命运抗争,这款热门视频应用不会面临马上被美国这一最重要的市场封禁的危险。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这名美国高管向梁汝波(字节跳动CEO)、周受资和其他领导介绍了TikTok在华盛顿游说的最新情况,称当时针对TikTok的政治风潮已暂时平息,周受资等信以为真。但这名美国高管回到美国几天后,他们就发现自己错判了形势。这表明,面对美国封杀法案,TikTok竟然毫无防备,也就是说,TikTok不知己也不知彼。

●二是临时抱佛脚。

据说,在TikTok内部,一些高层知道议员们正在起草法案,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赢得这么多支持。危急之下,TikTok给用户发出通知,呼吁他们给自己国会选区的众议员打电话,这激怒了一些议员。尽管如此,TikTok高管仍考虑向用户发送更多类似的通知,让他们和国会联系。

与此同时,周受资打算赶赴华盛顿与议员会面,游说他们反对禁令。死马当活马治,TikTok在华盛顿的大规模游说,表明其没意识到该法案几乎木已成舟。需要指出的是,周受资陈词滥调的,或者剑走偏锋的做法可能于事无补,抑或弄巧成拙。甚至会被人理解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是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的声明。

周受资称,这项法案给了其他部分社交媒体公司更多权力,“将从创作者和小企业的口袋里拿走数十亿美元,并使超30万美国人的工作面临风险”。TikTok方面发布声明称:“我们希望参议院会考虑事实,倾听他们的选民,并意识到对经济、700万小企业和1.7亿使用我们服务的美国人的影响。”

周受资还补充道,TikTok公司将“不停地抗争”,包括行使其合法权利来阻止禁令。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周受资及TikTok所言重大且重要,但联邦立法机构的逻辑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且坚决程度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四是新证据成为压倒TikTok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证据是,带有亲巴勒斯坦标签的TikTok视频的浏览量远远高于带有亲以色列标签的视频。2023年10月7日,当天哈马斯在以色列发动的袭击以及随后在加沙爆发的冲突,成为反对TikTok行动的转折点。一些历来在TikTok问题上不置可否的人开始担心TikTok视频中对以色列形象的描绘,还有TikTok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反犹内容。

住在旧金山的数据科学家和科技高管Anthony Goldbloom对TikTok面向广告买家发布的数据做了分析,这些数据显示带有特定标签的视频的观看次数。他发现,带有亲巴勒斯坦标签的视频的观看次数要远多于带有亲以色列标签的视频,两者比例有时竟高达69比1,尽管偶有波动。尽管TikTok表示其平台不会在任何问题上偏帮某一方,但这个事实的出现更容易被理解为其说一套做一套。这件事至少表明,TikTok对大是大非问题表现既麻木又迟钝。

当然,人无完人,不应该求全责备。另一方面,周受资存在理论上的胜算可能性,由于,“比赛”仍然没有结束。

出售TikTok,绝不会让美国用户的数据变得更安全

一是强奸民意。

美国众议院仍在周三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可能迫使其中国母公司放弃TikTok控制权,否则将禁止该应用的立法。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美国人在政治上严重两极分化,但不同立场的人都同意:他们需要更多隐私,TikTok不应该被禁。

据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10月的一份研究报告,高达72%空前比例的美国人希望对企业数据的使用进行“更多政府监管”。而据美联社和全国民意研究中心今年2月的一项民意调查,只有31%的美国人支持在全国范围内禁止TikTok。此事反映出政策与民意的差距越来越大,也就是说,联邦立法已经脱离人民意愿。现实的情况是,30%以上的美国成年人说他们使用该社交媒体网站,30%以上30岁以下的美国成年人说,他们经常用TikTok来获取新闻。

二是封禁TikTok换汤不换药。

强迫中国公司出售TikTok并不能解决立法者们声称他们正在试图解决的问题。TikTok只能够卖给一个像谷歌、Meta或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只有这些巨头能够与840亿美元的估价旗鼓相当、抑或门当户对,但是,其最终的结果,绝不会让美国用户的数据变得更安全,反而会在数据安全上变本加厉而使用户的处境雪上加霜。

毋庸置疑的是,这只会让购买TikTok的科技巨头获得用户所有人的更多数据,让新的所有者用这些数据来增强已掌握的异常详尽的信息。譬如,谷歌现在拥有客户的大部分电子邮件、搜索查询、文档、网络浏览行为,而客户在TikTok上看的视频是谷歌实际上尚不掌握的少数内容之一。把这些视频交给谷歌,将为它已经给客户建立的档案增加有价值的新数据,使其能够通过广告商、数据经纪人,以及使用谷歌自助在线广告平台和服务的任何人来谋利。

可以说,强迫TikTok与另一个觊觎用户数据的社交媒体平台合并,于事无补,换句换说就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三是关键问题之所在。

所有的社交媒体平台都是信息雷区,充斥着来自国家行为者、企业、付费意见领袖,以及其他人的欺骗性内容。这些平台的算法通过突出煽动愤怒和骇人听闻的内容助长了用户最糟糕的冲动。这些平台为了赚钱疯狂地开采客户的数据,并以此绑定客户。

四是未来的监管基本原则。

我认为,未来的监管基本原则:一是建立基本的客户隐私规则,而不能放任公司天马行空般胡作非为;二是禁止公司利用客户的数据谋利,纵容见利忘义行为愈演愈烈;三是赋予客户与公司门当户对的制衡权利;四是引入新的透明度规则;五是对被视为高风险的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六是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操纵客户的算法。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