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多国专家宣布将与研发机器人武器的韩国大学断交

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工智能(AI)及机器人工学的专家等4日对设置了利用人工智能的军事技术研究中心的韩国科学技术院提出批判,称“这是加速机器人武器开发竞争的动向,令人遗憾”,并宣布该大学如果不承诺停止研发将与之断绝关系。 

500

共同社报道,发出呼吁的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著名的澳大利亚学者Toby Walsh。从事机器人研究的东京大学教授中村仁彦等近60人表示赞同。 

专家们在声明中称,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武器“可能使战争恶化并为恐怖分子所利用,一旦开发出来将无法挽回”。 

拥有众多人工智能专家的韩国科学技术院2月与被指参与制造反人道的集束炸弹的防卫相关企业“韩华Systems”共同设置了研究中心,力争进行作战指挥、目标追踪、海上无人运送系统的技术研发。

500

围绕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武器,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CCW)相关会议已经进行了有关讨论,该公约禁止或限制一些被认为会引起不合理痛苦的武器。CCW去年11月一场会议召集了一批政府专家和阻止杀手机器人运动组织的非政府组织代表。阻止杀手机器人运动组织希望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禁止使用致命自动武器,就像此前禁止集束弹药、地雷和激光致盲武器一样。

另一方面,武器出口大国美国和俄罗斯则对管制持慎重态度。

500

500

500

17年11月,在日内瓦举办的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会议上展示视频:AI机器人攻击人类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今年1月25日刊登题为《自动武器是一个规则改变者》的文章称,相对于机器人暴动的终极噩梦,一个更加现实的担忧是人类有可能让自动武器自行判断杀人与否。有分析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地区执行任务时,让机器全权负责的诱惑将变得难以阻挡。

文章称,迅速到来的军事机器人革命是空前且不可逆转的。这些技术带来了伦理、法律、政策等问题,可能构成在某些人看来关乎生死存亡的一种危险。

500

我国外交部曾表示,《特定常规武器公约》(CCW)作为常规军控领域的重要机制,在解决常规武器滥用引发的人道主义关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公约及其五个附加议定书的“完全成员国”,中国一贯重视并支持公约各项工作,忠实履行公约框架下的各项义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中国致力于增强公约有效性和普遍性,每年按时提交国家履约报告,并向公约“支持机构”提供捐款。

中国高度重视解决有关武器滥用造成的人道、法律、伦理危机,支持在公约框架下就“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LAWS)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中国积极参加了有关政府专家组工作,愿继续与各方一道努力,为妥善解决该问题引发的人道主义关切作出贡献。

综合:共同社、中国外交部网站、参考消息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