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久的驱逐外交官,到底是种什么操作?

俄罗斯由于被指控在英国“毒杀”一名双面间谍及其女儿,遭遇了西方国家“群殴式”驱逐外交官,目前为止,已经有27个国家加入了英国发起的驱逐俄罗斯外交官行动,至少151名俄罗斯外交官会从世界各地打包回家。

以牙还牙,3月30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将按照数量对等原则驱逐23国驻俄外交官。

驱逐外交官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外交手段,它被用于表达对一个国家的不满。这种不满基本来源于该国外交人员在自己国家从事违法行动,损害本国利益。历史上各国被驱逐过的外交官不计其数,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是这方面的新闻的熟面孔,其次是以色列和朝鲜,日本外交人员也被中国驱逐过,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官也常被驱逐,多半是因为俄罗斯或苏联对其进行对等报复。

就此次事件来看,主要冲突方是英俄两国,英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确凿证据,连首相在国会说的都是“非常可能”(very likely)是俄罗斯干的,也没有走什么司法程序,所有指控源于现场发现的毒素,以及对作案动机的解释,但即便如此,英国依然成功发挥了外交攻势,带领几乎整个西方世界驱逐俄罗斯外交官。

那么这种情况下驱逐外交官合法吗?根据各国在1961年通过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一个主权国家可以在不给予解释的情况下随时宣布他国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将其驱逐。没错,就是这么任性,这个规定对大家都是公平的,因为一旦一方这么做了,另一方也可以对等报复。当然,通常都会给一个解释让自己的行为增添合理性,最常见的解释就是对方“从事间谍行为”。

外交官这个群体身份特殊,是各国对他国进行不可描述行为的理想人群,因为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外交官在他国享受豁免权,其所在的国家不允许将外交官加以逮捕、扣留或审问,若该外交官有犯罪等行为,只能将其驱逐出境。外交官在进出国界时不受海关搜查,也不必交关税,并于其驻在地享有治外法权。

所以就算外交人员干坏事被驻在国发现,他们也没有什么人身危险,这比没有外交身份的情报人员要安全得多。当然,不是所有的外交人员都是间谍,也不是所有的间谍都有外交身份,根据身份的不同,专业技能的不同,他们所执行的任务也会有差异。但外交人员是能见度最高的,国与国之间互相掌握外交官名单,可以指名道姓地进行驱逐,并让媒体报道形成舆论效应。

500

500

500

《yes,Prime Minister》截图

为什么总是俄罗斯?

俄罗斯和其前身苏联是被进行这种操作的常客。在各大搜索引擎上搜一搜“驱逐外交官”,几乎每一页每一条都跟俄罗斯有关。在英国,驱逐俄国外交官几乎成为了一个梗,英国有一部著名的政治喜剧叫做《是!首相》(Yes, Prime Minister),其中有一集是英国首相由于国内问题被媒体穷追猛打,内阁秘书建议其通过驱逐76名苏联外交官来转移媒体注意力,然后首相在焦头烂额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选择牺牲外交保内政。

这个剧情是用来讽刺英国政客为了转移国内注意力甩锅给苏联,而事实上苏联以及今天的俄罗斯确实是西方国家最理想的背锅侠。因为西方根本就没有修复对俄关系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必要。就算一直和俄罗斯怼来怼去也不影响国内发展,所以他们非常愿意牺牲对俄关系来解国内的套。笔者的英国同学曾经开过一个玩笑,他说英国即便有时去修复对俄关系,也是为了以后拿来甩锅用的。

回顾一下历史案例,大部分俄外交官被逐都和英美有关。比较近的一回是在奥巴马时代末期。2016年12月29日,白宫正式就黑客干扰美国大选对俄罗斯发起制裁,原因是俄罗斯黑客袭击美国以及干涉美国大选。奥巴马签署总统行政令,关闭了位于马里兰州和纽约州的两处俄罗斯外交活动场所,并下令让35位俄罗斯情报相关人员在72小时内离开美国。

普京当时还沉得出气,并没有对等报复,因为怕伤害到和新上任总统特朗普的关系。然而,特朗普这回驱逐了60个俄外交官,占了各国驱逐总和最大的比例。动机何在呢?很明显,因为“通俄门”,特朗普希望用行动否定这种指控。普京一年多以前没有对等报复的好意全被忘光了。

比较远的就要追溯到冷战了,英俄关系史上最大的一回是1971年英国一次性驱逐了90名苏联外交官,并禁止15名苏联官员进入英国,理由还是间谍行为,是由一名克格勃高级官员叛逃引发的。当初苏联在英国有550名外交官,这一下子就赶走了将近六分之一。

英国驱逐苏联几乎每一次都跟克格勃方面有人叛逃有关,一叛逃就迁出一条线或者一个间谍网,于是就点名驱逐。英国此番驱逐23人,上一次超过这个数字的案例是在1985年,双方互相驱逐31人,就是因为克格勃有人变节。当时冷战末期,双方关系趋于缓和,但依然出了这种幺蛾子。

500

谁也不无辜

此次在英俄外交冲突令人难以理解。这一回英方没有提供直接证据,也没有俄方人员出现叛逃提供直接证据,只是由于投毒是在公共场所,并危害到了普通民众,英国可以借着公愤,用“非常可能”作为理由来驱逐外交官,这种案例还是很少见的。

整个故事就是一个负责刺杀任务的专业特工,选择一种可核查并有高度指向性的军用毒素去执行任务,最后人没直接毒死,还捅了篓子,给对方留了把柄……这怎么看都像是一口为俄罗斯做出来的锅,除非俄方内部出了问题,出现了极其业余的操作方式,要么就是俄罗斯已经穷到不得不雇佣业余人员执行任务了。

此外,并不是只有苏联和普京才拉仇恨,即便在俄罗斯和西方关系较好的叶利钦时代,1996年,英国一样和俄罗斯闹过驱逐外交官的事。只不过那次是反过来,俄罗斯破获了一个英国在俄罗斯的间谍网,率先驱逐了四名英国外交官,英国作为对等报复驱逐了同样数量的俄外交官。

间谍行为是这个世界上各国之间不可或缺的一种互相了解信息的手段,大多数时候互相理解,只要不触及核心关键情报,很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给我知道一些,我也会给你知道一些,和谐共处,互通有无,或者就是“养鱼”,等有价值的时候再捞起来。可是一旦出现杀人这种事,就会导致紧张。

历史上这样的案例很多,除了俄罗斯,比较面熟的就是以色列,它虽然不是大国,但是国家处境长期是不安全的,在情报工作上的投入很大,行为方式既专业又比较出格。即便是西方国家,也没少驱逐以色列的外交官。英国和澳大利亚在2010年就驱逐过以色列外交官,但原因是发现以色列特工入境迪拜刺杀哈马斯指挥官时用过伪造的英国和澳大利亚护照。

值得一提的还有两蒋时代的台湾当局,行事风格是相当毒辣。建国初期大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出访时不止一次遭受过国民党特务的袭击,所幸我隐蔽战线的同志们道高一丈,他们没有一次得逞。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后,国民党台湾当局的情报人员被港英政府大规模驱逐,使得大陆方面在香港的地下工作获得了压倒性优势,台湾当局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蒋经国时代的1984年,台湾当局竟然还敢去美国雇佣黑道分子刺杀笔名为“江南”的刘宜良,也就是著名的“江南案”,一度导致其与美国关系紧张。

驱逐外交官会有什么影响?

这种操作带来的实际影响其实相当有限,顶多就是打击一下对方在自己地盘上长期经营的情报网,大多数的驱逐外交官案例不会直接导致召回大使或者降低外交级别。在今天,它更大的价值在于舆论宣传。这回英国通过要求各国参与制裁彰显了一定的国际声望以及西方国家面对共同威胁的团结。

除了美国政府为了解套“通俄门”一口气轰走60个,其他大多数都是象征性站队。有意思的是日本作为G7成员,并没有加入这一轮“群殴”。驱逐外交官还好,但特朗普似乎觉得还不够,他干了一件比当事国英国还要狠的事:关闭俄罗斯驻西雅图总领馆。

理由是该领馆离美国海军潜艇基地和波音公司的工厂太近,但是这也会给美国民众带来一定的不便。这意味着西海岸的美国人如果想去俄罗斯,他们就要飞去俄国驻休斯顿总领馆或者在华盛顿的大使馆办理签证。

大多数外交官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有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没问题的时候促进交流。如果大规模的相互驱逐外交人员,会导致当两国有问题时缺乏解决渠道,而没问题的时候缺少交流,也就是说互派外交官数量减少会导致两国关系好也好不起来,坏却有可能更坏。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史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