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MCU大致可以说是全产业链了
【本文来自《“跟行内人聊天才知道我国芯片这几年成果斐然”,真是这样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国内的MCU大致可以说是全产业链了。首先,MCU的工艺不会太先进,常见的是55nm和28nm,不用去台积电。国内的产线就可以做,产能充沛。其次,CPU核是大多是ARM的低端,或者其他IP核,甚至是自研的RISC-V。搭配各种功能性IP,这种基本是自研的。再配点flash,产线就有现成的设计。
原本国内的MCU不如ST的成熟。软件支持,IP支持等等都不如ST。国内的用户还是优先选用ST的。芯片战开打以后,有一阵子芯片紧缺潮下,ST的MCU能卖到几百一千,和抢钱一样。逼着国内的MCU用户改设计方案,选用国产MCU。这一改,就再也回不去了。即使ST已经降价到原来的水平,也很难再让用户迁回来。设计迁移都是要成本的。国
内的MCU厂商有了客源,就能把现金流正向反馈回路搭起来了。这是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小小一部分。其他领域,只要国内产线能顶住,应该也是同一套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