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来不缺读死书的人,缺的是能在读完经典后对之加以创新和延伸,将其破圈的人

【本文来自《一图流讲透什么叫“狭间辩经”》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里讲的是狭隘角度看待问题的局限性,即针对同一件事情,选择观察事物的角度与视野广度不足会带来的认知偏差,跟你所说的“某物为何是某物,而不是另一物”完全是两个事情。

这一点反映的是阁下阅读理解能力的不到位,在没有搞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强行把自己理解的东西拿来糊别人脸上,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陷入了一种自说自话的狭间。

而至于如何去认识某物,这点并不需要纳西妲去说,她这段话的作用于此就是引出问题而已,对着一个引子说它没有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阁下自作多情了。

实际上,如何相对客观地认识问题?我其实早就反复提到过,就是要扩大看问题的格局,然后抓住主要矛盾,即“先出局看全貌,再入局抓重点”的思路,这东西,我也没有必要在这里赘述,因为此文的主要目的是引出问题。

抛开作者的目的去谈论作者的表述,就如同某些人抛开俄罗斯的战略述求去谈论俄罗斯的战术有多么保守是一样的。

这本质上仍然属于认识层面的缺陷,而既然阁下熟读《矛盾论》与《实践论》,那就不应该犯这种认知层面的错误。

而至于是否要自己创造一个新名词来阐述问题,那是我个人的自由。只要这个名词能够相对完整地表述出其背后的理念,并且能让不同的受众更清晰地领会它的涵义,那我又为何必须死板地引经据典呢?

纠结形式,纠结经典,就如同那些说《原神》文化让路,纠结其以二次元风格传播中国文化,以戏服混搭洛丽塔风格的装束来展现云堇这个角色,从而不够纯正、正宗的人是一回事,都是精神上有所洁癖,但实际上不过是以此种洁癖来掩盖自身创造能力不足的缺陷罢了。

狭间无处不在,即便你不在教员的书里看到,但狭间也在那里。辩经也无处不在,而在狭间中辩经,那也是一种广泛而又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

即便教员不造这个词,也不妨碍我去造这个词,即便我不造这个词,但也总会有人造出这个或者与之类似的词。

重要的是这个词背后的所表达的东西是否客观完整,而不是这个词背身因为不在某些经典中出现,那它就是错误的。

同样,读教员的书,如果不能在其基础上加以创新,加以重新演绎与阐述,那么就是纯纯地读死书。

我们从来不缺读死书,能将书倒背如流的人;缺乏的是能够在读完经典之后对之加以创新和延伸,将其破圈的人。

你应该庆幸,当二次元作品都能拿来作为引子去阐述一个哲学问题时,那说明哲学思辨本身就已经破圈了,同时二次元这个群体本身也已经升华了。

发表于四川省
2023-05-10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科威特:里程碑!对华合作重磅项目接近完工

39%!“瑞士举国目瞪口呆…”

就业数据两月掉25.8万…特朗普破防,开了统计局长

“特朗普把印度当成反面教材,用来威胁其他国家”

“美出口审批机构趴窝,企业界急喊:中国订单要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