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知识深井化是全球性的问题,也必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中国高校的教材问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教授知识深井化是全球性的问题,也必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他们对自己专研的这一块有热情,但对学科的整体未必。教授缺乏热情,传授必然毫无灵魂和生命,尤其是孤立化、碎片化、缺乏整体感和联系,只有知识点,没有知识线和面。学生要有兴趣才怪。

但这事很难。基础课不好说,专业课的话,工程教授需要干过工程,才能自己有整体感,才能讲出整体感;理科教授也需要领导过大型科研项目,才能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文科就不知道了。

高等教育的“工业化”vs“师塾化”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工业化才能走量,师塾化更宜造才;工业化非常取决于优秀的流程和加工,对应于合理的大纲和教材、教授方法;师塾化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真的必须是行业里高瞻远瞩而又精细入微的大师才行。在理论上,本科教育应该工业化,研究生教育应该师塾化,现在好像都没有做好。

发表于加拿大
2023-05-05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又出一张牌,“将对美企造成重大影响”

“中国还留着后招没出,美国压根无能为力”

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下架?又一起美国国安闹剧

“几乎所有国家都把台当局晾在一边”

高市当不成首相也要怪中国背后指使?“毫无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