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钢铁冶炼技术
作为工业革命前提条件之一的钢铁生产,中国在历史上也远远领先于西方。
考古发现证明,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掌握了" 生铁冶铸法" 的技术。这种方法是把铁矿石放在炉内熔炼,使铁矿石熔化成液体,而后铸造器物。而欧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 块炼法" 。即把铁矿石放在炉中加热,出炉时矿石呈海绵状的固体块,经反复锻打制成铁器。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铁数量少、质量差。直到14世纪,欧洲才掌握了“生铁冶铸法",比中国晚了整整一千九百年。同样,中国在战国早期已经创造出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将生铁铸件处理为可锻铸铁(即韧性铸铁),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介绍了这种冶炼方法,欧洲则要到18世纪初才应用这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两千三百年时间。
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后期,中国人就创造了生铁炒炼成熟铁或钢的技术,这项发明又比欧洲早2000多年,欧洲要到18世纪中叶才创造炒钢技术。在公元5~6世纪的南北朝时代,我国又发明了“灌钢”冶炼法,所谓灌钢就是利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经锻打的熟铁,使碳较快而均匀地渗入熟铁中再反复锻打成钢。欧洲直到1863年,才由西门子公司才开始使用这种炼钢工艺。
在公元806~1078年之间,中国的人均铁产量增长了6倍。从1.35万吨铁到1078年的12.5万吨。宋朝在神宗元丰初,铁产量达到15万吨, 而英国到1788年时,铁产量仅有7.6万吨。
1080年,陕西铁与稻米的价格比率是135:100,在中国的东北部则价格更低,直到1700年时,英国才达到160:100的价格比率,这可能比11世纪中国东北部市场上铁的价格高出约1/3。从公元977年到1080年,在100年的时间里,宋朝铁的价格几乎下降了4倍。而英国花费了从1600~1822年共200多年的时间,才实现了相应水平的价格下降。不仅比中国晚,还化费了更多的时间。到了19世纪初前后,英国的钢铁产品价格才降到了中国11世纪的水平。
然而也是天公不作美,北宋年间全球气候进入小冰期。伴随着气温的急剧下降的是降雨量的骤减。宋太宗期间,气候已明显变冷,江淮一带漫天冰雪的景象史不绝书,原先在长安、洛阳一带可以种植的柑橘类等果树全部绝迹,而长江下游乃至太湖竟有多次完全结冰的记载,乘载货物的车马竟可在结冰的河面上通过。
气候变冷造成农耕社会粮食欠收的同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寻求生存空间的压力骤增。契丹、西夏、女真、蒙元……轮番冲击,宋朝在内外交迫中终于没能挺住,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这也是天意难违,否则就没有700年之后的英国什么事儿了。
打开APP查看7条评论
评论7条
纵横鬼谷
2023-04-16 00:48
来自福建省
老历史叙事对比了,虽然有历史辉煌宣传效果,但应该指出技术偷窃可以快速弥补几百年的差距,而后我们将面对残酷竞争历史结果,技术保护意识要提升,并且科技竞争是‘新陈代谢’,切不可有优势浪,也不用有劣势就投降的心理,因为‘新陈代谢’规律,后来者可追,如此客观中庸世界观,才是我们文明型国家国民人人要具备的。
南山野
2023-04-15 23:28
来自江苏省
结尾处是败笔
文渊紫光
2023-04-15 21:56
来自上海市
工业革命跟有组织的暴利有关,
跟有组织的改造提升作坊手工业有关,
跟哪个地区发展出大作坊手工业无关。
比如,被知识界长期贬低定性的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其实就是大作坊手工业经济(支撑起远洋贸易和边关互市)。
这就解释了乾隆晚年兴起的工业革命,为什么到鸦片战争时期还是敌不过中国贸易。
可一旦规模形势既起,全世界就只能披靡倒伏,同样也与道德伦理无关,还是有组织的暴利。
guan_15971363311612
2023-04-15 19:42
来自北京市
钢铁产量宋朝应该没有这么高,明朝的钢铁产量应该在发现了大量的铁矿情况下高于宋朝,但是也只有4.5万吨。而且明朝也引入煤炭炼铁效率应该更高。
山回路转
2023-04-15 19:02
来自上海市
锻刀大赛看不看?觉得这些铁匠功力如何?
忠魂
2023-04-15 18:03
来自澳大利亚
欧洲人绝对是拿到了我们的《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甚至是一部分《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明代后就神秘遗失部分),然后猪突猛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