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好的印度餐饮不在印度,而是在伦敦
【本文来自《中国人为什么使用筷子,使用筷子真的更先进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觉得你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了解远不如你对西方饮食文化的了解多,就比如那个红烧牛肉,嘿嘿。那个去血水的步骤在中国很多地方是做法是没有的,比如我家做这个菜就不会有这个步骤,买回来冷水洗一下就可以了,做法也和你说的相差很大。
了解筷子你应该反过来看,西方为什么就发展不到用筷子?筷子其实是集成度相当高的餐具(任何一个集成度高的东西你都得熟悉了才能正常使用),除开不具刀的功能,其他都可以做到(叉子能做到的不能做到的都可以做到),看起来却简单,简单到就两根棍。
西方和中国在餐具上的发展就是反方向,而西餐和中餐的发展也是反方向。西方餐具从古到今越来越繁琐(包括厨具刀具),而中国从古到今却是反方向精简了很多(也可以理解为集成度越来越高)。西餐从古到今并没有多多少,中餐刚好相反,品种做法越来越多。你可以理解为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的,而西方的饮食文化属于单细胞孤立的。
要知道这是一个全球化时代,无论中外,可获取的食材都是同步在增加的,西方餐具厨具这种单一功能封闭式发展把自己限定死了,增加做法吃法它还得增加餐具厨具,西方人有病才会无限制这样下去,所以他们的西餐发展实在是缓慢,甚至不如印度人用手抓发展的快。
很多食材西方人处理不了吗?不可能的,只是按他们那个路数发展他也觉得累,干脆不吃了。相反到了中国吃到嘴里,全逃不出真香定律。
如果你还觉得不够,我个人建议你了解下中餐和西餐的厨师区别,吃是一个系统,而厨师是非常关键的,中厨和西厨的差别非常大,正如餐具上的差别一样。
“焯水去腥”这一步骤,看看现在很火的“老饭骨”,“老隐记”,“师傅和我”中的鲁菜大师陈师傅,以及王刚厨师的视频,所有这些专业厨师,都在做红烧肉(猪牛羊),红烧排骨时运用。不知道是我不了解中国餐饮,还是你不了解。
”西餐从古到今并没有多多少,中餐刚好相反,品种做法越来越多。你可以理解为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的,而西方的饮食文化属于单细胞孤立的。“
你恐怕是说反了。你要是看过近几年国际餐饮大赛的视频,绝不会瞎说这些。BBC上也有厨艺比赛节目,连英国的普通家庭厨艺爱好者,都在做西餐菜肴时,运用各国餐饮技术。
你可能也不知道,过去只有亚洲超市才卖的豆腐和某些中国蔬菜,现在几乎美国每个大型超市里都有。Shanghai Poc Choi, 你知道是什么吗?发音实际上是“上海白菜”,就是上海菜市场里的“上海青”。White Poc Choi,翻译是“白白菜”,其实是南方常见的白梗油菜。这些菜仅仅几年前还只能在亚洲超市里才有。
你说“他们的西餐发展实在是缓慢,甚至不如印度人用手抓发展的快”,那么你肯定不会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印度餐饮不在印度,而是在伦敦。近几年,印度厨师开始反向从伦敦学习印餐。
为什么?因为英国经济发达,餐饮业也极为发达。在英国开餐馆的印度厨师就“被迫”提高厨艺,并借鉴吸收其它国家厨艺,创新出新印餐。在印度本土,咖喱种类巨多,但极为随意,配方随意变化,连标准都没有。坦率地说,大部分就是路边摊水平。
这其实与中国清朝末年产生的“四大菜系”是一个道理。
”鲁粤川苏“四大菜系,产生于清朝末年的北京。是由于一开始的各大臣互相宴请,在北京这个擂台上比试出”鲁粤川苏“厨师们做菜最精,后来大臣的家厨们散入民间,在北京开餐馆,才定名出这四大菜系。
其中,鲁菜由于吊汤,红扒白扒等技艺,燕窝,鱼翅,熊掌,海参等八珍菜,鲁菜做出来的超过其它,才被评为第一。过去老北京著名的八大楼,七个是鲁菜馆,只有最后一个”翠华楼“是淮阳菜。鲁菜根本与山东老百姓的家常菜没什么关系。新中国50年代初评级厨师,所有特一级鲁菜厨师,都在北京。济南只评出了一个三级厨师。
印度高级餐馆都在伦敦,与这个故事像不像?
当然,粤菜,川菜和淮阳与鲁菜不同,家乡本土水平要更高一些。那时候没有冰箱和飞机,粤菜大厨的生猛海鲜发挥不出来,否则结果还不一定。
你其它议论,无一不说明你对西餐,尤其是现代西餐,是真不懂。不知道你为何这么自信的发这些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