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打着“天津风味”幌子外地食肆,我就算见到也会无视,因为真的上过当没法吃

【本文来自《杭州悬赏100万出点子摆脱美食荒漠,你心中的美食荒漠是哪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杭帮菜咱不懂,虽然也吃过不止一次楼外楼,但仍然对此议题没有发言权。

    不过凭着咱几十岁的年纪,大小也跑过十多万公里的自驾经历,可以发表一下对各地吃食的感受,包括自己的家乡天津和本题涉及城市杭州。所谓饭馆菜品,现在大致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终极目标上国宴成为艺术品,这些与我等平民百姓无干,比如上文提到的楼外楼,在此开过国宴的,但你我去用餐肯定跟国宴没啥关系,能沾点儿边儿就算对得起门口三十元一小时的停车费(几年前的),这事儿大概跟100万元赏格没啥关系。

    中等大概就是各路丰俭由人的饭店餐馆,各凭本事招徕食客,有几个镇店的拿手菜也是应该,虽然上不了啥高档席面,但总会有人捧场来解馋,吃的人多了也就会流传出去,至于后学的菜品是否还能保持原汁原味,那就看各位的理解和发挥了,也许100万跟这事儿有关?我估计悬。最后就是下等,居民区市场边支摊或小店,卫生能不能达标都是问题,在花费不多的情况下管饱,油大盐大差不多就是标准,只要本地土著居民捧场,能干长了就是好店,具体就是那些连片住宅周边的早点店小吃店狗食馆,也有地方叫苍蝇馆的,本地人认可就行,我见过我家楼下的早点摊,热心的大爷大姨手把手地教新支摊子的外地摊主怎么干,口味怎么调,咸淡怎么掌握,主辅料怎么定,火候怎么拿捏,生生把个外地新手调教成本地老油条,我专门问过,人家摊主说只有这里这么吃,这玩意儿拿到他老家肯定一份也卖不出去。

    所以说,那些打着“天津风味”幌子外地食肆,我就算见到也会无视,因为真的上过当没法吃。所以说,要想发挥本地口味风格还有普及推广,上等就不用考虑了,中等也没啥油水,毕竟销售的量在那儿摆着呢,最大的可能就是在下里巴人的下等食物和小吃上找辙,类似天津的煎饼果子,本地人的嘴就是最好的评判标准和宣传渠道,找那些销量不受各种外部因素制约的产品,包装一下大肆宣传即可:什么乾隆下江南时候微服私访在谁家吃过之后大喜过望都不愿回北京坐金銮殿啦,当地某历史传奇名妓亲自下厨招待过后来中了状元后抛弃自己另攀高枝娶了公主或宰相家千金的历史有名渣男大学问啦,后来成事儿的皇帝或大将军在此吃了这顿饭这道菜大呼过瘾并且在接下来的定鼎之战中大胜敌手啦,等等,就是明示暗示各位,你要吃了这玩意儿备不住明天,最晚明年你就能发大财成大事儿娶个大美人儿,最次也能中个特等奖下半辈子财务自由吃喝不愁,你说要有这等好事儿等着各位,100万的赏格是不是就是毛毛雨洒洒水九牛一毛啊?

    哎,哎,哎,醒醒醒醒,该上工干活了,想啥美事儿呢,乐的哈喇子都流下来了?

发表于天津市
2023-04-04
社会 生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马克龙急得跳脚:真没招,欧盟就对中国启动“核选项”

四中全会后,外媒关注中国“科技自立自强”

表决通过!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

摆脱英伟达依赖,中国超算正在探索一条新路

美媒扭捏承认:中国制度能圆更大的梦,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