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是人类主观臆造的,而是人类主观对客观的数理把握

【本文来自《数学不需要验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点我的看法。

数学不但能摸,还能听,还能看。如果数学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没法用感官感知,人们怎么研究和交流数学呢?

我觉得数学不是人类主观臆造的,而是人类主观对客观的数理把握。这种主观把握,有些已经实证,有些还是假说,有些可能会被证伪。无论是假说还是将来有可能被证伪的数学,都必须以可感知的方式进行记录和表达,如符号、算式等等。这些数学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否符合客观,也必须经历客观实际的验证。

抽象,我觉得并不是无象,而是换了一个象,比如符号。数理逻辑也不是虚空,而是有对应的客观运动变化。即便是个错误的数学演算,也要以物质手段进行记录,运算和表达。比如手写的算式,大脑活动进行的运算,推演等。最后,需要客观实在进行验证。

整个数学都是建立在客观实在的物质基础上的。没有客观,人们无法感觉和认识主观。

主观是什么,确实是个难题。从现实性上来说,主观只是一种特殊的客观,即存在于头脑中的一类客观。有些科学家正在通过采集脑电波来获知实验者在想什么,并取得一定进展。例如,当实验者观看一幅画时,通过采集脑电波来训练人工智能画出这幅画。这似乎就在说明,主观其实也是客观。

人们对主观的兴趣,在根本上是对“能量”运行的考察。主观也是能量驱动大脑进行物理化学运动的结果。人们对主观的追溯,包含着对于人生是自由的还是命运安排的思索。

发表于北京市
2023-04-03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企派2000名工人赴欧建厂,英媒还在存心挑拨

中方警告新任美驻港澳总领事:勿越“红线”

“美国学生阅读和数学惨不忍睹,堪比经济危机”

“中国对部分基层社区的援助,连我们都感到意外”

联合国制裁时隔10年恢复,伊朗总统:天塌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