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考的内容经常会招人反感,但其实是有用意的
【本文来自《高中教育有什么用:语文》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看了很多帖子,发现没有找到和自己对应的观点,那么我就暴论一下。
首先,我认为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人人都拥有超过常人的语言能力,不是说一些漂亮话。我认为这从目前高中阶段的语文考试中便可明白,其中分数占比最大(数一数二)的应该是阅读理解组合拳。
那么,阅读理解考什么?好像考的内容经常会招人反感,比如问几百年,千年前的古人在写诗的时候想什么?作者写的这段话表明了什么?这段氛围渲染说明了什么?答案便是:谁知道,猜呗。
没错,就是猜,而且是有套路的猜。这个套路便是得分点,也就是考点。换句话说,高考语文想让高中生知道,在阅读任何文章(杂志,媒体等)的时候,需要知道作者是谁,他站在什么立场,为什么说出下面的话。也许现在不知道没问题,但只要思考了,思考过,那么自己便会形成自己的立场,不会被媒体轻易的左右。
另外,考试的写作部分也是占比很大的,对于议论文来说,高考语文是存在一定的公示(或者说定式),只要能够套上,大概能拿到48分。当然,如果你足够优秀,文字功底强的话,可以突破定式或者更新定式拿到更多的分数。使用套路进行写作与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其实较为类似,这也许是希望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公务员体系吧。也许,希望更多的人能读懂公文,更明白政府的管理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