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的历史观,和韦小宝是一样的,都是从小看的各种说书和杂剧获得的
【本文来自《如果历史上岳飞不死,他真的能北伐成功恢复中原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七月下旬,高宗接到岳飞决定班师大惊,随即发出的第一道命令,命令岳飞所部立即打住,停止班师(“卿且少驻近便得地利处”),并通报刘锜、杨沂中所部,与他们共同对敌(“报杨沂中刘锜,共同相度”),有机会向金军发起进攻(“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
同时,将岳飞班师的动态,立即通知了杨沂中(“得岳飞奏,措置班师;刘锜奏,复入顺昌;已令各且驻军近便去处,报卿同共相度,如机可乘,即约期并进。.......卿可急遣人,与飞、锜议定。”)。
八月初,高宗得到岳飞离开部队,把战场指挥权交给王贵,自己准备到临安汇报工作的报告,高宗急了,一面向杨沂中通报(“岳飞近奏:留王贵等在蔡州,已过顺昌,由淮西前来奏事”)一面向岳飞发出指令,要求岳飞留在京西前线,不要前来汇报工作(“卿当且留京西,伺敌意向,为牵制之势。 俟诸处,同为进止,大计无虑,然后相见未晚也。”)
这些给岳飞、杨沂中的诏书,都表明了高宗并不同意岳飞班师。
但对岳飞自行决定班师,高宗也没办法,一是因为高宗将战场临机处置权已经授予了岳飞(“进退缓急之间,可随机审处......屡已喻卿,不从中御”)岳飞根据战场情况,行使战场临机处置权,高宗没有话说;二是高宗得知已经晚了,班师的生米已经煮成熟饭。
算了 算了 我看阁下贴各种史料也贴蛮多了
但是有些人看历史问题,其实也不限于历史问题,是他们看任何问题,都是建立在自己之前接受的各种价值观前提下。包括岳飞这个问题,大多数人已经接受了岳飞是民族英雄,赵构是怂包,秦桧是汉奸卖国这些前提,正如大多数人看三国问题,就是按照三国演义的剧情,大多数人的历史观,和韦小宝是一样的,都是从小看的各种说书和杂剧获得的。
这些来自民间的演义小说重新构建了一种历史。这种历史观和正史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
就像《亮剑》这种电视剧,重新构建了不一样的八路军形象一样。
好处是爱憎分明,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
缺陷就在于看历史问题太过于简略,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
一旦建立了这种历史观或者说先入为主的观念,再想让他们接受其它观点,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所以倒也不用多费口舌,非要某些人接受新的观念。每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倒也没有什么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