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北方,这应该是黄酒越来越少的一个原因
【本文来自《“为什么黄酒不能成为主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个话题需要大量的历史、社会研究,不是一个短文就能说清的。
我是北方农村人,儿时记忆“伺候客”也讲究喝黄酒。那个黄酒应是北方生产的,与“绍兴黄酒”等颜色、口味略有不同,但酿造基本工艺应该是同类的。那时买酒一般只能到供销社,并且都是散装的。通常用大酒坛盛装,坛口用一个包盖压封。买酒时玻璃瓶或陶壶等家什要自带,店员用一种长把“酒提溜”盛量。
喝黄酒必须得烫,俗语说“喝凉酒使赃钱——早晚是病”。将大瓶或壶中的黄酒倒入瓷质小酒壶,再置于热水中旋动,壶口冒气便好。那时也有白酒“地瓜烧”,那个不用烫,可以直接喝;但那时人似乎觉得那个不够格,尤其待尊贵客人时拿不出手。再后来普遍销售瓶装白酒,开始讲究“牌子”,黄酒也就退场了。
古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黄酒甘润、温和,起效较慢;加上烫酒的那份情调、气氛,很适合闲暇、雅兴之人。但烫酒真的费工耗时,与一般喝酒的气氛很不协调。喝起来老半天找不到感觉,到有感觉时,通常也就意味“喝麻了”;而黄酒一旦喝麻,是很难醒酒的。对于现当代年轻人来说,喝酒之意就在酒,何必费那份周章?!我想,至少在北方,这应该是黄酒越来越少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