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点是,其实是我们培养的英语人才太纯粹了,没有把英语和其他专业衔接起来

【本文来自《我们的英语人才或者说外语人才不是太多了,而是远远不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您好,我的观点是,其实是我们培养英语人才的太纯粹了,没有把英语和其他专业嵌入起来。而专业人才也只关注了国内市场,没有留意海外需求。结果国内一面说就业困难,我们这里想招可以出来的国人,结果居然搞不定。

比如我们招聘的时候,既想要有相应职业经验的,有想要英语沟通能力良好的。有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应试教育和岗位专业积累的不够,所以要了也要积累,相比之下要比直接做英语老师复杂的多。

相比,专业较好的留学生在这里就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排除一些留学水学生,志愿在海外躺平的和一些志愿回国的,有些地方还是不好招。本地华人有时又和国内脱节的比较厉害,合格的有时也不多。

但是,像供应链或者企业运营等这些大学很少教的企业重要岗位,现在真的是越来越缺。走货代,价格往往又会很贵。其实初高中学好英语,大学练一练,然后出去参加企业集训,一些岗位就能胜任了。但是很多同事自身专业能力都OK,就是不敢和别人说英语,或者底子差不好上手。

说的再有趣一些,我们在海外建仓建供应链的很多同事英语也比较普通,而且他们和大学的专业大多不一样。但是得益于初高中的基础也能抗一下。如果还能保持这个水平,并且改善试卷英语和哑巴英语的教育模式,那就再好不过了。(这个属于理想状态)但是,还是需要一些国内技术和英语都比较好的同事出来。相对而言,英语语法简单,词汇量适中,变格不多,基本上所有的发音中国人都能发出来。算是比较简单的了。慢慢的也就适应了。这个时候才后悔当年在学校觉得英语难以上青天。然后把精力都挪到了其他专业课上。

因此我们现在的招聘策略很简单,先问专业技能上怎么样?语言能力怎么样?最后再是人力的其他要素。因为找到能用的人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我们本身就喜欢在自己擅长的地区发展业务。因为这样成本最低,收益最大。在出来之前,就是喜欢在国内浪。但是我们的产品在国内经过不断地更新换代后,发现海外也有很大的市场。甚至一些海外的国家也在邀国内各地的企业去海外投资建厂。里外里一算表面成本很划算。而且我国政府也支持这样的操作。

另外,我们海外操作也可以更好进入外部市场,加强我们与所在国的联系,为我国外交增加筹码。

另外,如WTO和其他贸易联盟,覆盖的相应市场也非常有利于我国企业在海外获利,同时推动本地技术发展和本地就业。但说实话,我们做了那么多年的国际化准备走出去这一步,其实还真没有准备的特别到位。国际贸易的经验不足,跨文化沟通,和英美的一些老牌大兴跨国企业都还有很大的质量差距。甚至一些中小型企业,其海外企业的灵活程度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往往也比我们这些刚出来的要强。

说难听点,我们可以利用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和供应链优势暂时忽视这些的问题的存在。但是作为一个本身就是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大国,这些问题为什么我们要退缩不是跟进一步呢?而且进一步的话,既能带动本地的就业,也能带动国内的一些就业。何乐而不为?

而且世界贸易体系由英语体系转化为中文体系,我个人估测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因为本身中国企业规模化发展,规范化发展都在起步中,优质的产品研发能力,优质的供应链响应能力,还有优质的营销推广能力都有待提升。而昂萨设置的以英文为基础的贸易体系依然非常好用,而且规范方便。既然还要花时间等,还要花时间成长,那我们现在就不应该再放弃把握市场的这些机会。

让英语的教学落到学以致用上面,我觉得技能解开我们这些外出企业的人才问题,也能解决一些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不良问题。可能更能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做更好。以后出国不光是旅游花钱,更是工作挣钱!

发表于拉脱维亚
2023-01-22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高市早苗急赶着“送大礼”,日本网民炸锅

“电话接到手软,但我们不是中国,做不到啊…”

“特朗普政府忙半天,只是在努力解决自己制造的危机”

特朗普“驾临”,日本呈上5500亿美元“大礼包”细节

想让荷企接手?“没用!客户不会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