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工资这个事儿,我近期比较头痛,不止一位员工来找我谈涨薪

【本文来自《【差点信了】中国全民工资总额仅占GDP的8%?》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到工资这个事儿,我近期比较头痛。 不止一位员工来找我谈涨薪。 我也知道,大家实在是辛苦,但是整个公司在中国当下的大行情里,基调是不涨薪。 所以以我的亲身经验来说到底是多是少? 还是有一点点发言权的。 

之前我在外企待了11年,离开的时候是5年以前了,那么5年之后的今天,我正好可以从3个层面对比一下员工的薪酬体系。

首先是。 2022年和2018年。普通劳动工人和销售类岗位的基本薪资涨幅其实并不大。 每年的涨幅大概能跑赢通胀或者国家的GDP。 

其次呢,是。 沿海长三角和内地某工业大省的薪酬对比。 我个人感觉差距还是有的。 至少30%以上。原因很简单,如果以内地的薪酬来约束沿海的求职者,可能招不来人。 

然后呢,就是外资和内地的薪酬对比。 实话实说,确实差距很大直到今天仍然是如此。 哪怕很多外企效益并不怎么样,比如很多我接触的。 北欧的企业。 经理人。和员工一起摸鱼,但是薪酬会远远高出上海本地的民企水平。

现在内地某工业大省的 准上市公司。 

一薪酬实在是太低了。 基本薪资低到我自己都无法想象。 。 。 哪怕是销售的中级管理。  

我相信很多人心目中打引号的薪酬还包括自己的假期。 这样的企业几乎没有。周六和周末,哪怕有也是老板,一个电话就要开会,一开会就会34个小时。这个在中国应该很有代表性。 

其次是工作强度和压力比这外企来说。 是很大的。而且压力在层层加码。从CEO到高中低层管理到最后的基层员工。 所以很多时候整个办公室文化,和同事之间的氛围非常的冷淡凝固。

发表于上海市
2023-01-17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顾及中韩,高市考虑放弃秋季参拜靖国神社”

欧盟果然下手:冲着中国来,但英国先嚎上了

巨亏450亿美元,美国农民眼巴巴等待政府救济

All in AI?“没了数据中心,美国经济增长几乎归零”

4亿军援取消、未来自费?“台当局必须承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