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的问题,我们并不会六经注我

大家可以去电商平台,随便挑一家,输入“亚里士多德全集”,你会看到这个:

500

全十卷,300多万字。

相信大家知道亚里士多德这个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的著作牵涉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音乐、生物学、经济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很厉害,很多人一说到辉煌的希腊,喜欢说亚里士多德。

所以,300多万字?

亚里士多德活得的时候,如你所知,造纸术还没有发明出来。

所以当年的人是怎么书写的呢?

我国那个时候是用竹简,木简来记录文字,好一点的会帛,蚕丝制成,价格昂贵,一般人根本用不起,别说一般人,秦始皇自己看的都还是竹简木简呢。

欧洲人呢?

羊皮纸。

羊皮把亚里士多德的文章全部记完,我看宰了全希腊的羊都不太够。

那么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怎么被保存下来的?

公元前60年,有一名叫罗得岛的安德罗尼克斯出版保存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此时距离亚里士多德的死亡已经过去了200多年,这是据传最早出版的亚里士多德的作品,问题是……这个最早出版的作品早就失散,根本没有保存下来。

那么现存的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到底是怎么来的?

其实是一名叫伊本·路世德的阿拉伯人奉哈里发之命翻译并注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全部哲学著作。

然后欧洲人再把这些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翻译成本国语言。

因此所谓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基本上都是阿拉伯语或者希伯来语(犹太人语言),从中东过来的,而不是欧洲的拉丁文。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大批的阿拉伯语著作被翻译成英语,德语,法语,于是催化了文艺复兴,于是有了工业革命,于是大家都在传颂亚里士多德。

而真正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直到19世纪由柏林科学院编纂而成。

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是19世纪的作品。里面有大量已经被确认压根不是亚里士多德的作品。

这东西中国人熟吗?

太熟了。

托古言志,《孔子改制考》……

西方伪史论之所以沸沸扬扬,一直到今天都连绵不绝,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有些事情,你从物理层面都说不通。

那么真正的西方历史是怎么样的?

叙事的问题

昨天谈到了一个事情:中国模式在印度人心中是什么样子的?

讨论这个事情,是在于叙事,再过很多很多年后,我们这一代人都不见了,我们的后人们可能都不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只能从过去的文献中去看。

一看,就看到类似于这样的叙述:

中国为什么国力增强?

不是中国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而是外国公司的成果,没有外国公司,就没有中国后来的国力增强,而为什么中国经济能起来,关键还是要亲美,亲西方。

这是真实的叙述吗?

其实无所谓真实还是假的,因为根本无所谓,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如何利用过去发生的事情来为今天背书,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别说都公元前400年的亚里士多德了,就说美国历史,这才成立多少年,要知道1776年美利坚才成立,而1776年都是乾隆四十一年的事情了,美利坚历史到今天都说不清,举个例子,美利坚从什么时候诞生的?

传统观点认为,是当年伟大的“五月花”号定下了契约

现在新派的,例如纽时之类的媒体认为,是1619年,1619年,一群“二十多个”被俘虏的非洲人抵达弗吉尼亚殖民地。

这是不同的叙事结构造成的,传统观点要强调美利坚是被上帝庇护的土地,新派观点要强调种族问题,但是想想吧,这才多少年,美利坚的历史都讲不清了。

就别说过去了,中国崛起是我这辈子经历过,且还在继续经历的事情,正在经历的事情,居然有这么大的叙事差别,再过个几十年,谁还说的清呢?

很不幸的是,在”六经注我“的问题上,中国人能力很差,鹦鹉学舌的倒是不少。

来源 | 李建秋的世界

发表于湖北省
2022-12-28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白宫措手不及”,美农愤怒抗议:中国不买都怪你们

美政府稀土战略转向,想“师华长技以制华”

​中国航天新模式,“造火箭卫星将像造汽车”

要办“大事”必须绕过匈牙利,欧洲理事会主席亲自上阵

“以色列正成为全球舞台上的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