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秦国到底发展的是奴隶制经济还是封建制经济
【本文来自《商鞅变法到底变了什么法?其实促进了奴隶制经济发展》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关于奴隶社会和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社会和封建制生产关系,这些都是标准的西方概念。套用到我国,请不要改变其定义。奴隶社会不是因为使用奴隶,封建社会也不是因为封邦建国。
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社会关系的构成使用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概念,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生活资料的能力,由生产对象、生产资料和生产者构成。生产关系是人类在生活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应,新的生产关系就会形成新的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继续发展,如此循环推动社会发展。
奴隶社会或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后期因为生产工具的大量使用,特别是金属工具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产生了丰富的剩余产品,因阶级分化产生了阶级,新的统治阶级要完善社会管理构建了上层建筑(政权、暴力工具等),所以人类文明进入了与原始社会完全不一样的社会形态,因这一时期大量使用奴隶,所以叫奴隶社会。不是某些人脑补的大量使用奴隶就叫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或封建制生产关系,是因为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的出现,使得一家一户可以靠劳动生存,出现了拥有土地的地主和租种土地农民(新的阶级、新的生产关系出现),新的统治阶级构建新的上层建筑,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新的社会形态,命名为封建社会,不是因为一些人认为的封邦建国而是因为土地租种。
帖主所说的商鞅变法发展奴隶制经济纯属想当然,奖励军功(扩大地主阶级)、建立县治(构建新的上层建筑)都是在发展封建制经济。一般都认为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其标志性成果就是大一统的秦王朝建立。不弄清这些,就跟那些叫嚣我们不一样,否认我国也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人一般,纯属不读书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