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了集装箱运输这个模式后,沿海/内陆的物流成本已经是可以相对不用太在意的了
【本文来自《只要沿海大洋经济带仍然存在要素优势,内陆地区没有差异化的优势,必然被吸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在有了集装箱运输这个模式之后,物流成本已经是可以相对不用太在意了。
以前在靠近港口设厂,是为了减少散货卸装过程中间的损耗成本,也就是多一次卸装,就多一次损耗,这样沿海比内陆当然有优势。
但在集装箱运输模式下,卸装过程带来的损耗可以近似于忽略,这样多次转运(比如最常见的多式联运)就完全可以接受了。
那么一个集装箱从港口转运到内陆工厂或者资源点,虽然多了额外的运费,却可以省下人工使用成本以及原料采购成本。
其实这从三来一补模式的做法中就可以看到了,即使是来回海运,外商的总成本还是比在国外直接下单的成本更低。
所以港口优势虽然的确存在,却不是内陆无法发展的必然理由。
另外再补充一下,三来一补模式刚刚起步时,中国还没有像样的集装箱运输,从沿海港口到内陆的物流成本如开头所言,还是挺大的,所以这些企业都集中于沿海也就很正常了。但要是那时中国已经有今天这样的集装箱运输能力的话,内陆是完全有能力同沿海港口竞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