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哪道菜和下雪天最配?
在北京的时候,每逢下雪,最想吃的就是涮羊肉。最诗意的场景,就是在有落地玻璃的小木屋,窗外大雪纷飞,山舞银蛇,屋里热气腾腾,肉香四溢。大雪天吃老北京涮羊肉了,涮好的羊肉片,蘸着芝麻酱,别提多过瘾了。
火锅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大约一万年前的陶鼎,远古先民在笨重的陶制大鼎下生火,把肉类扔进鼎中煮熟成“羹”,这就是火锅的雏形。考古发现,早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铜火锅,用以烹饪鸡鸭鱼羊。那时候就有了鸳鸯锅的雏形,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成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到了南北朝,铜制火锅成为了最普遍的器皿,演变至唐朝后火锅又称为“暖锅”。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锅的记载,至明清时期火锅才开始兴盛起来,乾隆皇帝曾办过530桌宫廷火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摆“千叟宴”,所用火锅达到1550个。
涮羊肉其实就是“羊肉火锅”。中国人吃羊肉的历史大约有4000多年,羊是先民日常六畜之一。汉代以前羊肉主要用煮,或者用泥裹着烤着吃,加工相对粗糙,调料也很少。汉朝时的美食达人,想出了各种各样烹饪羊肉的方法,有腌制羊肉,有熬羊肉汤,有羊肉干,甚至还有烟熏羊肉。羊肉火锅应该也是起源于汉代到三国时期。
老北京涮羊肉采用铜锅炭火,羊肉讲究肉质细且无膻味,鲜嫩无比,一般选择清汤锅底,简单的食材即可,香菇、姜片、枸杞、大枣、大葱都可以做锅底。南北火锅的做法不太一样,北方看重的是蘸料,南方更看重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