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工业化导致碳排放,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然后导致地球升温?这套说法有局限性
【本文由“wangdadai”推荐,来自《中国西北“暖湿化”究竟真的假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地球知识局思路很僵化,没啥大局观。虽说西北增加的降雨不足以让整个西北湿润起来,但让西北一部分地区湿润起来那就没有问题,这点意义很重大。
就比如说新疆吧,新疆166万平方公里,这几年增加的降水显然不足以让整个新疆湿润起来,但把增加的降水利用地形储存起来多灌溉新疆两三个百分点的土地,这就有3.3万到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被利用起来,这对新疆的经济建设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思路推而广之,整个西北有经济性可以利用的土地都会增加,这对中国的战略安全、经济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显然就是不敢脱离所谓的“世界主流叙事”。
因为今天人类对于大气候,尤其是广泛而长期的自然变化其实是很难预测的,就像文章中多次提到的,就是一个不知道,在猜测层面的情况。
但是今天主流叙事就是人类工业化导致碳排放,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然后导致地球升温。
这套说法既非常科学,也非常不科学。因为今天我们依然对于气候变化很难把握,进而说明很多事情搞不懂。碳排放和升温很可能是“关联”,但并非“强关联”,很有可能就是照着结果推原因,然后因果强行关联。
很简单,如果今天这套理论绝对,那么,当年元明小冰河期变冷,那一定是“因为元明时期,全球大量的去工业化,大家少排了很多碳,所以温度就下来了”。可是显然元明时期并不存在工业化和排碳的问题,那以前可以降温又升温,凭什么今天温度变化就一定是碳排放的强关联呢?
所以说,在各种可能性的情况下,为了政治正确,就过份强调部分可能性。哪怕变暖后西北显著提高雨量并湿润化,但是这个方向就是不能细说,不能细讲,可能性最好不要提。
我个人是支持环保的,也支持转向低碳模式。但是,这不代表所谓的气候专家要用非科学的态度说话说一半。说难听点,一个新冠我就看透了“所谓科学家”的德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