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算是对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奠定基础,吸引他国人民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本文来自《山东六国的老百姓过的比秦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秦国人少地多,三晋人多地少,就算是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只是相对而言。从大层面上看,三晋的土地依然很多,但大都是未开发的地区,需要投入的成本较高。历史上,魏国魏文侯时期的西门豹开发漳河流域,为之后数百上千年邺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赵国对太原盆地的开发奠定了自身强盛的基础。当时的人口流动在当时并不完善的人口管理体系下,呈现一定的流动性。

商鞅变法,算是对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奠定基础,吸引他国人民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一般性移民,那时候到处都是一般性的移民。魏国李悝变法,奠定战国初期魏国的兴盛,除了扩土新增、自然繁衍新增,同样还有他国流入。在战国各国国土经常性变动的时代,人口流动本来就是常态。可能算不上大规模,但整体数量也不少。就算是后期中华大地的大一统时期,一有变动逃亡山林的百姓也多的是,差别只是变动的大小,逃亡人数的多少。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全国人口约有3600万,史书中记载汉武帝时期”户口减半“,前87年汉武帝去世。宣帝末年(前49年)人口已达5000万左右。以单纯的书面数据,前87年只剩1800万,然后不过四十年人口恢复到5000万??不能这么理解吧。

战乱时期讲德政?讲的是富国强兵,平稳时期才讲德政。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没有明显差距,差距的是分配方面的问题。六国贵族自己拿的太多了,相对而言,秦国老百姓比六国老百姓拿的多一些,整体环境更安稳一些。楚国西部的反抗,最有名的是李信攻楚,昌平君那一次?展示了楚国的血性,让世人知道楚人不仅仅是浪漫。楚国抵抗的最激烈,付出的代价最大,亡秦必楚的想法自然留存。

发表于福建省
2022-11-28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为“投降美国”疯狂找补,冯德莱恩竟碰瓷中俄

“不要非黑即白,印中关系与美国无关”

既要又要?李在明对中美同步发起“攻势”

谈判陷入僵局,印度驻美使馆想了个法子

见面前特朗普突然放话施压,韩国担忧的事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