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2019年初升高的比例,各省基本都在55%以上

【本文来自《我不是反对分流,我是反对过早分流,毕竟男孩子的成长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初中分流是对的,特别是在当下高考个别卷的情况下,除非取消高考,100%上大学。

有人喜欢说“男孩子都还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个结论也没有数据统计,只是是一种经验和感觉。)于是导致得出一个结论:很多男孩子初中贪玩成绩不好,一上高中就认真了就开窍了,就懂得头悬梁锥刺股咸鱼翻身了。

姑且认为“男孩子都还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个判断是对的。如果他中考达不到当地普高线,我不否认,会有极少数的情况(小概率)——耽误这孩子上本科。但对于多数孩子来说,中考不达线,想要高中阶段翻身,几乎不可能的。顺便说一下,说50%的孩子上不了高中,只是一种模糊的说法,我看2019年的数据,初升高的比例,各省基本都在55%以上(浙江、河南、云南是53%,这就算最少的),57-60%也不在少数,黑龙江、北京、吉林都是70%左右,这个比例更高了。安徽是56%。

我不知道,您有没有送孩子上一些提高型课外班的经历。刚开课的时候,几十个孩子坐教室里,很开心很认真,渐渐地,几节课后就有那么一两个孩子上课走神了。家长刚开始还着急:你怎么不认真听讲啊?其实不是小孩不认真听讲,是他已经开始听不懂了,因为知识是连续性的,特别是数理化,你中间听不懂了,一断链子,后面就是听天书了,小孩听不懂,只好干些别的。但有的小孩不敢说(说了家长更气,一顿数落。)有的小孩就说老师教得不好或者其他理由(小孩聪明着呢,他知道怎么让家长落在自己身上的怒火降到最小值。)。

这种现象就很值得思考。初中到高中之间,也是一条链子,不光是知识,还包括学习习惯、思考习惯,性格因素。

如果高中扩招,以安徽比例为例,100个人都进了高中,为提高高考升学率,学校自然会把100人分班区别对待的,什么竞赛班、实验班、等等等等。前56人编两个班,后44人编两个班。好班的老师给学生在讲提高的东西,差班的老师还要回头提带着给学生回顾一下初中的知识。我看过一篇文章,一个重点学校的名师被重金挖到一个民办高中去,吐槽说给累坏了,因为每天相当一部分精力在抓课堂纪律,哪有多少心情在课堂口吐莲花,这在原来的学校是可不想象的事。而即使上这个民办高中的,也还是目前达到普高线的学生。

有的人说,后面的这44人很聪明,过去就是没开窍啊,再努力啊!问题是,你在努力,前面的56人也在努力,而且这56人他背负的家庭和老师的期望值更高,甚至更努力。如果平行班的人都能上本科,甚至一本,而他上不了,那在他本人、他父母、他老师看了都是不可原谅的。他会轻易让你扩招生超过吗?。后面的这44人,不光要补知识的断片,还要改变你的学习习惯,增强你的自律性,甚至还要同你所在班的课堂纪律对抗。喜欢谈取消分流的家长有空可以去看看高中的数学、物理,做做五三,那个知识的广度和复杂程度,可以让现在正儿八经考上普高的一部分孩子,都断链,上课在听天书。如果初中中考如果连平均水平都达不到,再聪明的孩子想要凭高考翻身,除了极少数,几乎不可能。当然我这么说,只是指高考,他的聪明完全可以用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市,高中都不是义务教育,初中生都上高中,意味着国家财政要花更多的钱,同时还有其他社会因素,所以国家也不能改变中考分流的情况,况且从2019年的数据,分流出普高的初中生,比例也在降低,而不是升高,这也意味着比其实在当地比平均水平低5%-20%,也是可以进入高中的。

发表于安徽省
2022-11-01
社会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驻哥伦比亚大使:中国来这是为了合作,无意取代谁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