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不少人对“元宇宙”有偏见,我们不能因此忽视这个概念本身的引领性、前瞻性
【本文来自《扎克伯格1万块的新设备,让元宇宙又近了一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看了下评论区,感觉不少人对“元宇宙”存在有偏见,
所谓的“元宇宙”这个名词是概念炒作,扎尔伯格的META公司就是专业割韭菜的,
但是,却不代表这个概念本身的引领性前瞻性有问题,
它探讨的是人类“何去何从”的“终极问题”,
科幻作品对人类的“归途”作出了两种经典设想,
一是星际移民,星际大发现,挣脱空间上的束缚,开启宇宙时代,
另一种构想就是“意识数据化”,意识脱离肉体束缚,实现所谓“机械飞升”,
当下,元宇宙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短期内没有实现可能性的“科幻命题”,
但是,科幻却不代表没有意义,更不代表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就像当下的航天科技,距离星际移民可以说相当遥远,但是要不要发展航天科技?
必须要,因为可以预见,这项“科技树”发展是有光明前景的,也是有现实产业支撑的,
本质就是让运载工具飞的更快、更远、更多载重、更廉价,
而元宇宙,本质是在提高全社会的信息获取效率和交互效率方面开展的探索,
说穿了,不就是人类未来如何更高效的介入互联网,以及未来的人类应该创建一个怎样的互联网,
互联网这一概念本身,就是对社会信息的综合整理和利用,更高效便捷获取及利用信息是未来人类必备能力,
现阶段,大家普遍接受通过屏幕、鼠标、键盘接入互联网,也接习惯了移动终端的小屏幕接入互联网,
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接入互联网也并不新奇,
而将来,势必会找到更便利的介入互联网方式,
而随着接入方式的变革,建设怎样的“未来互联网”这个议题自然应运而生,
随着人类产生和收集整理信息能力的飞速提升,
互联网的展现的内容,从文字、图片、视频、应用程序不断扩展,
未来的互联网样态,难道不值得“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