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中国人整体的口味并不奇葩

【本文来自《华盛顿举办了个“使馆厨师挑战赛”,中国使馆大厨一出场,力压40多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自媒体确实是习惯性扯淡,倒不是博人一笑,那是为了恰饭。。。

-

中餐确实有不少老外吃不惯,这一点毋庸讳言——但是,有一些基本的概念还是要说清楚的。

-

1、任何菜系都有人吃不惯,不用说国外,中国内部都存在这个现象——比如每个省都有自己的黑暗料理,而辣椒稍多一点,很多北方人(不是全部)就必然是“拒绝的”,所以呢?川菜湘菜都当不得真?实际上,中餐的某某菜系在国内的某某城市开不下去,要么“本土化”要么关门。。。这不用举例吧?-

2、另外,各种短视频之类,经常是找个一脸懵逼的老外过来直接“生吃千年蛋”或者“啃个鸡爪试试”,难道皮蛋鸡爪就是中餐的代表?这不仅很扯,而且会让很多老外(包括观众)对中餐的感觉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玩意上,再加上各种刻板印象的传闻(比如吃老鼠蟑螂),对于中餐的声誉影响其实相当大。马克吐温对中国和中国人绝对算是友善的,但他在描写美国唐人街的时候也开过玩笑(他声明这是玩笑)——疑心唐人街的香肠里有老鼠肉。

-

2、除了老外第一次尝试中餐时候选错菜品,饭馆的质量和厨师的水平也有影响——我们到某个城市走马观花旅游,吃了所谓的“名小吃”也常常觉得“不过如此”。只有真正在这里生活,或者仔细逛透了,才能真正对这个城市的“本土菜”做出准确评价。。。顺便说一下,这也适合到国外旅游,比如美国真有非常好吃的披萨。

-

3、最重要的一点:饮食习惯是可以培养的。我年纪大了,第一次喝酸奶已经是读大学,一开始根本喝不下去,只不过舍不得丢掉。在确定就是这个味,绝不是拿了瓶坏的,我加水(北京的老酸奶)摇摇勉强喝完了。后来酸奶变成了我的日常饮料之一,什么口味都不是问题。再比如折耳根,坚持下去然后就少不了的绝对很多,但不愿不想没机会坚持的人呢?

-

——简单说,中国人整体的口味并不奇葩,中国人对于西餐也存在喜欢、一般、会饿死的情况,但是“通吃”或者“统统不吃”几乎不存在,不会针对“一切西餐”。合理的推断就是很多中国人都点赞的中餐,在全世界肯定都能找到拥趸,只不过是多少而已。美版知乎上有很多普通美国游客的回复(这个肯定是恰不到饭的),很多在中国旅游时间较长的美国人,都提到了中餐品种非常丰富,“哪怕(在不同地方)吃100次火锅都有不同的味道”,这就像意大利人说自己国家的披萨有无数口味一样,“总有一款适合你”。。。

-

我可以“对自己的话负责”——无论中餐西餐,没有任何一种菜系可以包打天下,但“总有一款适合你”。而且如果不涉及具体的奇葩菜品,每一种有1000万人以上喜欢的食品/菜系,绝对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到10倍甚至更多的粉丝。

发表于广东省
2022-10-16
暗中观察 社会 生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奶茶出海,美国人也学会说“要几分糖”

“当年李鸿章访美被震了,如今外国人来华被惊了”

联合国:谢谢,中国!

欧美撺掇换下中企设备,德国要拿出165亿元

透过“菜篮子”工程,看到中国式经济学的关键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