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维持广袤疆域的经济动力就是丝绸之路贸易线
【本文由“tF_2022_0513”推荐,来自《打下大唐辽阔疆域的府兵,为何在盛期就衰落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补充一下。唐朝维持广袤疆域的经济动力就是为了保住长安西域中亚至波斯这条繁荣的丝绸之路贸易线。
现代人习惯了沿海发达,海运才是贸易的主流,西域这些都是沙漠戈壁不长草的荒凉之地,但在唐朝的时候这里降雨量充沛绿洲众多,这条线才是世界的中心。大唐从东向西扩张,崛起的阿拉伯帝国从西向东扩张,大量的小国民族都被两大帝国挤在中亚这一块,这里就形成“联合国”了,各种亲唐势力,反唐势力彼此交汇,政治因素极其复杂,像极了现在的国际形势。
唐朝当时负责这一块的就是高仙芝,有帝国傲慢病,杀了不少小国的人,政治关系没处理好,让反唐势力得以形成并联合阿拉伯帝国。高仙芝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但唐玄宗晚年昏聩傲慢病更严重,觉得这些阿拉伯联军不堪一击,还想趁这个机会一举拿下“联合国”,高仙芝只得硬着头皮出战。
但实际情况是,唐朝的军队就是作者提到的各种毛病,无论是数量(只有3万)还是质量,都没法和新锐的阿拉伯帝国比了,于是750年,阿拉伯帝国与大唐碰撞的后果就是大唐惨败,偌大的安西都护府丢失,葱岭阻隔,大量的唐人回不来,最终与当地融合。
这一败,不仅仅是丢了地盘,也相当于大唐被经济“硬脱钩”了。失去了最大的贸易流,内部矛盾也随即在4年后爆发,也就是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而衰。
好就好在中国气运还在,那就是地球气候转寒,降雨量减少。这一减少,直接导致高原上的吐蕃帝国经济崩溃,困顿下的吐蕃帝国真就信了大唐传授给他的佛教,思想也躺平,等来生!于是吐蕃不复为患。
同时西域中亚也沙漠化,阿拉伯帝国也由此转衰。
总体而言,看看帝国的兴衰史,在看看今天的某帝国,相似的地方还是惊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