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国产螺丝钉,摧毁了iPhone的美国制造梦

作者:波力克

 来源:好物研究院(sherpacn)

吹下了小米 9 百万备货的牛逼后,雷军不好过了,

躺在床上米酒也不会凭空而降,还是去拧拧螺丝好了。

500

拧拧螺丝,还可以留下个好名声:

认真工作(拧螺丝)的男人最帅了!

500

大洋彼岸,也有人为了螺丝的事情焦头烂额。

他就是辣个男人——将毕生精力放在复兴美国制造的川普。

专职搅屎棍出身的他,上任以来一直鼓吹: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以来,我们已经失去了 7 万间工厂,将美国人的工作、梦想带回美国,刻不容缓。(此句为川哥原话!)

500

当然川哥也是身体力行地在推进这件事,

在 2018 年 7 月 16-22 日,他就宣布以后每年这个时候是美国制造周,

整个白宫会用上包括:缅因的羊毛纱、德克萨斯的靴子、科罗拉多的滑雪板、西弗吉尼亚的香肠卷、田纳西的月亮派、爱荷华的牲畜饲料等等优秀 MIA 产品(注:MIA 即为 Made in America)。

(传说中的田纳西的月亮派,这不走心的造型在中国超市很可能会滞销.......)

500

但,轻工业和农产品不是川哥的宣传重点,

美国的骄傲是科技兴国,谷歌、微软、苹果三巨头你们不表示一下?

川哥拍了拍脑袋,还是年年加价不愁卖的库克兄弟先拉一把吧,把“该死的电脑,iPhone 之类的”搬回来美国生产!

500

您的好友库克拒绝了通话要求,

并向您发送了一个表情包。

500

川哥,不是我不想帮您,这情况实在是......不太乐观啊。

虽然我们手握着 1500 亿美金的现金流,但该死的中国人现在竟敢不买 XS MAX 的账,

我们可是连秒天秒地的黑科技最后的王牌——双卡双待,都给加上了!

您老行行好吧,要不咱们先为革命作一点点妥协,把 3000 美元的垃圾桶-Mac Pro 先搬回来试试?

500

时间回到 2012 年,库克在电视黄金时段直播宣布,把 Mac Pro 生产线搬回美国。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工业园,这里不属于第三方代工厂,苹果投资 10 亿美元准备大展拳脚。

500

为了总统大人的欢颜,

和 Made in America 的无上荣光,

这是一道只有一个答案的送命题。

500

但有些问题,你坐在办公室里,是永远想不出答案的。

库克没想到,美国制造能做英特尔 CPU,能造出哈雷摩托,却.......

做不出螺丝钉!

在号称什么都大的德州,苹果却发现,这里的螺丝钉做不大。

一台 Mac Pro,需要 13 颗定制螺丝钉用作各种用途。

500

在以往,苹果产品的螺丝钉由中国专属供应商供应,一个电话就能保证整车的定制螺丝钉在 1 个小时内到达工厂。

但在美国,苹果必须自己做螺丝钉。

德州的工厂有专属的机加工车间,全部 20 位工人,

即便都做螺丝钉,每天也只能做 1000 颗。而 Mac Pro 的需求是,每天至少 3000 颗。

500

小小的螺丝钉,让 Mac Pro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处于缺货状态。

而德州的工厂们,已经好几年没做过螺丝钉了,

因为几年前苹果代工厂投奔中国,引发的一波产业升级,美国政府引导它们放弃“低端制造”,改做工业机器人流水线。

为此甚至扔掉了能大批量生产螺丝钉的老式冲压机床。

500

苹果没辙了,找到了同在德州的考德威尔制造公司。

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大把的砸钱),螺丝钉是做出来了,

但运货的大东风找不到.......

考德威尔 CEO 梅洛想起这事就疯狂吐槽:有 2.8 万颗螺丝钉,是他亲自开雷克萨斯 ES 轿车分 22 次送货上门的!

500

(ES 的后备箱只有辣么大)

这件事最近被曝光以后,

《纽约时报》实力嘲讽,写了一篇:

“一颗小小螺丝钉告诉你:为什么 iPhone 不能由美国制造?”

500

纽约时报这记者一看数学水平就不错,结论下得非常严谨。

一台 iPhone XS MAX 整机有超过 20 颗螺丝钉,

如果以全系列 6000 万台的销量来算的话(iPhone X 一年就卖了这个数)

那需要 1200000000 颗螺丝钉( 12 亿颗),

按照德州工人们做螺丝钉的速度,大概,也就,10 万年。

500

学霸君认真一想,就笑枯了,

身在中国的雷军,螺丝钉多得拧不过来。

身在美国的库克,是无螺丝钉可拧。

此情此景,应是良辰吉日,你们俩在一起吧。

500

2017 年,距离苹果的美国制造试验计划过去了 5 年,

库克显然很后悔把生产线搬回到美国德州,Mac Pro 这款试验品甚至至今没发布过新款。

在一次会议上,库克还是忍不住说出口:

生产苹果产品需要最先进的机器,以及一大群能熟练操作的人。

在中国,把模具工程师召集开个会,他们能坐满好几个足球场。但在美国,我不能保证能把这个房间坐满。

500

库克是个精明的商人。

是他一手主导了苹果转向海外(中国)制造,

依靠着中国的人力优势,用最低成本解决了繁琐低效的密集劳动环节,而将利润、技术含量更高的设计环节留在了美国。

这解题思路和中国一个老人的想法很像,我们姑且称之为,一果两制。

500

这条路什么都好,就是回不了头。

长达 10 年的中国“螺丝钉”制造之路,让苹果赚到了大笔的钱,也让中国的基础元件制造能力大大增强。

我敢说,iPhone 搬回美国,就算螺丝钉的问题解决了,前面还有电源键微动单元、摄像头玻璃、LED 闪光灯、指纹识别镀膜.......等着库克。

一台 iPhone 有几百个基础组件,要不川普把富士康和百万工人一起空运美国,实现美国制造梦?

500

手机如此,其实各行各业都这样,高端产业离不开基础制造业的基础。

比如,造车,知乎曾经有个热门话题,

《中国人模仿能力很强,为什么不能逆向研发丰田、本田做好车?》

一位国产汽车发动机工程师说出了真相:

看了《飞驰人生》,就觉得汽车是几个人在 garage 里拧拧螺丝,吊台发动机就可以做车,那其实只能叫改装。

500

一台发动机有上千个零件,

发动机的某个小铸件要用特定机器安装,

甚至是螺丝的安装顺序,拧紧的力道都需要经验和仪器。

500

归根到底,我们可以从高等教育得到了发动机制造的原理,

可以从逆向研发知道丰田、本田好发动机的秘密。

但只要有颗螺丝钉做不了,那这个发动机就无法“模仿”。

Youtube 上有宝马发动机的组装视频(可搜索 Car Engine Assembly),

看完你会发现,里面连拧螺丝的都是高学历帅哥。

500

所以,感谢苹果,为我们培养了中国制造。

哪怕只是做一颗小小螺丝钉的制造能力。

从马后炮的角度来说,没有代工厂,没有基础制造能力,

我们不会看到华为、小米、OV 的崛起。

小米能把旗舰卖到 1999,少不了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

华为能有机会向三星近身肉搏,少不了用制造落实创意。

毕竟,以执行力著称的苹果已经向我们证明了,少了一颗国产螺丝钉,高端如 Mac Pro 也做不出来。

参考资料:

纽约时报《一颗小小螺丝钉告诉你:为什么 iPhone 不能由美国制造?》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190130/iphones-apple-china-made/?utm_source=tw-nytimeschinese&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cur

知乎《中国造不出世界主流水平的汽车发动机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26618/answer/13706942

2019-03-07
国际 科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一如20年前空客,欧洲得拿市场换中国技术”

欧洲又慌了,“面对中国,我们行业毫无自主权”

“社会主义者”当上纽约市长,叫板特朗普:知道你在看

民主党,回来了?

“中国采购量破纪录,今年种植面积将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