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发展成这个样子,是不是佛的本意或教导,已经不再重要

【本文来自《古代寺庙有两种模式,一种靠香火钱,一种禅修寺庙不接受香火钱,自己劳动养活自己》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在古印度时代,佛弟子的“乞食”实际上是一种“供养”。为了对得起这份“供养”,所以佛要求弟子们努力精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在中国古代 “乞食”通常被看作是“乞丐”,是对活在最低层的“施舍”。这种差异导致了,在中国以“乞食”这种方式修行的人不多,也就是不太行。

另外,在中国古代佛教思想的传入,首先接受的是知识份子,让这些知识份子抛弃身份,做底层的“乞士”本身就是一种“现实的考验”,即使能放弃读书人的身份,也大多如“陶渊明式”的隐士修行。或入山中结庐喝山水食野果。

随着社会动荡,这种住山隐居的人越来越多,由三、五知己聚集,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聚集,显然毛庐已经不适合居住,有钱人或集资兴建起房屋庙宇,因为人数众多需要协调,便有了管理,组织就诞生了。

有了组织,再加上名人知识份子的效应,组织便发展与状大,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利益就凸显。。于是便有了发展与推广的价值。。。这种可利用的事物,无论真或假,只要有利益和可利用,只要不受限制,肯定会蓬勃发展起来

所以,佛教发展成这个样子,是不是佛的本意或教导,已经不再重要。。。

发表于广东省
2022-09-15
国际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科威特:里程碑!对华合作重磅项目接近完工

39%!“瑞士举国目瞪口呆…”

就业数据两月掉25.8万…特朗普破防,开了统计局长

“特朗普把印度当成反面教材,用来威胁其他国家”

“美出口审批机构趴窝,企业界急喊:中国订单要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