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至少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是通过电影电视剧来了解世界的?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505251”推荐,来自《有钱真香没钱跑光:扒一扒美国陪审团制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个世界上至少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是通过电影电视剧来了解世界的,尤其是远离自己生活圈(比如富人)和不能亲自接触(比如外国),几乎(某个地方和族群)是电影是啥就是啥。即便稍微多点思考的人,在无从比对的情况下,潜意识依旧是“电影里都是真的”。
-
——比如中国人看国产影视作品,各种BUG各种不合理不现实,唾沫可以喷到月球上。一换到美剧或好莱坞大片,也会有赞有弹赞,包括喷套路老旧等等。但是,几乎没人会关注或挑剔与故事主线关系不大的背景和细节。比如,主角的收入与影片中的衣食住行配套吗?邻里关系是这么和谐/恶劣吗?教师是这么敬业/划水吗?我举的例子未必恰当,不过毫无疑问,大多数中国观众会默认“人家自己拍的片子,这些肯定都是100%真的啊”。
-
具体到本文的主题——《失控陪审团》确实会让中国人思考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但是如果电影不是这个主题,谁会在意美国陪审团制度有没有问题?在大多数犯罪片侦探片(这是大类型片)等等影视作品中,法庭戏是很常见的。而大多数这类片子的情节也是在罪案本身,不会特意在陪审团的组成或者是否懂法是否存在偏见等等方面多花功夫。。。多数作品里面的陪审团几乎都是“默认理性公平公证”的配置,最多是不是吗?哪怕是律政剧,律师上庭打官司是最重头的戏份,但也几乎都限定在“合理引导合格陪审团”的层面,不然就不是律政片而是(律师)犯罪片了。
-
因此,任何不是“关起门”来自我欣赏的文艺作品(即“走向海外”),即便不考虑题材和内容,都是实实在在展示自身国家风貌的“窗口”——文化输出和舆论战为什么重要?道理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