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名声在《知否》达到顶峰后,后面开的剧明显在剧本和选角上放飞自己了?
【本文来自《正午阳光为何放不下《欢乐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冷知识,《欢乐颂》的3、4、5已经一次性全部拍完了,不管多烂也会播,只是3这个剧情、演技和口碑,后面两部怎么卖片,会不会砸手里,就说不定了。
正午的名声在《知否》达到一个顶峰以后,后面开的剧明显在剧本和选角上放飞自己了。《清平乐》拍得很有古意,但是确实不好看,本来应该给正午一些警醒了,但是并没有,正午后面的剧,剧本继续引起争议,选角上也更看到资本痕迹,塞进去了很多既没有演技也没有知名度的资源咖,资源咖们都想利用正午的名头一战成名。而正午却甘之如饴,明显在资本攻势下越来越抵挡不住。
在营销上,一部剧不能没有营销,但是营销过了也反受其害。类似《乔家的儿女》这种剧,口碑很一般,但营销到飞起,剧中一些演员砸钱给自己吹演技,演技吹没吹起来不知道,正午的名声是被搞臭了。以前谁都觉得正午独一档,现在呢,正午是不是还有做好剧的风骨?
正午团队从口碑很好的山影走出来,本来走的是正剧市场化的路子,在比较好的剧的框架下,吸收流量和知名的年轻演员,想在口碑和流量上求取平衡。这都可以理解,而且这个平衡一度拿捏得还不错,但这是10年前的正午了,现在的正午,真的有点越来越看不懂。是各方面的人脉关系不断渗透正午,把它压垮了?还是正午自己也不想严格要求自己了呢?
如今的影视市场当然很重视营销,不仅要买收视率,可能还要买通稿、买播放量,在优爱腾全部取消播放量前台显示,代之以热度的氛围下,三大平台基本上就是逼着你去砸钱营销,才能让热播剧出现在各个榜单的榜首。这也可以理解。但是正午如果好好做剧,它是缺口碑还是缺自来水安利,至于非要走这条路么?
就像好好一个美女,不走知性优雅的路线,为了钱就下了海,进了妈妈的怡红院。非要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