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论文,在我看来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搞法
【本文来自《我来说说汉语另外两个更严重的缺陷吧》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美国的小学教材就开始系统引入各个学科的基本学术名词,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学科的材料扩大词汇量。为啥这样做?因为这就是应对表音文字在各个学科中词汇众多的现实。英语是这样,德语法语日语或其他表音文字也是如此。如果小学阶段不引入这些基本词汇,到7年级(对应于中国基础教育的初一)就基本上没法阅读稍微深入一些的材料了。十二年基础教育总不能停留在日常生活场景吧?
谈到小学生写论文,在我看来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搞法,有点类似于八股文形式。英美学术论文的写法是有固定套路的,掌握起来并不难,难点在于专业词汇和专业背景不是普通人能够掌握的。
说实话,那些英语术语不经过大量刻苦的反复阅读,一般人根本搞不懂,因为你从形式上很难直观猜测这个词大致是啥意思。有人说,英语也有词根词源啊?这是个好问题。如果某个人都能从词根词源上开始学习某个单词了,那这个人的水平已经不低了,英美社会一般群众哪有耐心和财力如此深入学习这些与日常生活无啥关系的术语呢?
总而言之,表音文字在利用单词传递信息方面是低效的,于是不得不“制造”新词、利用缩写、构造复杂长句等方式传达复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