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也不是刻意与社会实际脱节的
【本文来自《温铁军:教育再不改不行了,小镇做题家毕业后却前景堪忧》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什么是“职业教育”,当今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才是国家、社会最需要的职业教育?
如果职业教育还是原来的那种类似培养“学徒工”式的“职业教育”,明显已经过时了。那都是在前工业化时期还可以有饭吃的一些专业技能相对固定稳定的工种,现如今这类的用工需求不是没有的,但是早已经越来越少,如今任何一个专业技能的工种,无不需要相当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践经验,需要与时俱进。可是,有人依然称之为“功利”。
总之,当前我们不少高校对知识教学的理解都已经滞后了(这方面甚至还不如一些中学的进步大),理论教学和社会现实需要脱节很明显,很严重,不少教师沉溺于似是而非或标新立异的“学问”,太少考虑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有哪些?难道不需要认真考虑将来(也就几年之后必然要面对和发生的事)学生要如何就业么?毕竟,未来真正能够适合也特别擅长于科学理论研究的,一定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大部分学生需要“学以致用”,安身立命,成家立业,具备独立谋生能力是基本和基础。“围绕着学生,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地学习为中心”,做得很不够。
知识对于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在国家实现了工业化之后“突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哪怕只受过一点教育的人,也会扔掉锄头,不再愿意进行体力劳动,这似乎是明摆着的(然而许多人视而不见或坚持认为“不正常”)一个事实。现如今,人们已经可以(有条件)把拥有丰富知识或高级专业技能的人组织起来,通过制定负责人的决策,实现通力合作,形成巨大的合力,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财富。理想主义者试图将劳作和教育结合起来,在他们看来,“农民”应该一边犁地,一边诵读《论语》,这根本行不通。
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学校也不是刻意与实际脱节,在企业干活的都知道,目前工作实际需要的方法论:项目管理、产品开发、业务流程甚至是营销策略很多都是密不外传的,越好的企业越是如此。相关从业人员也基本都已经资本化:要把自己的所学所想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兑换高价值,那么可想而知,你指望这些知识能够快速流转到学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人员方面,哪怕是这些在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硕士、博士愿意,等你工作十几二十年后再去学校,想想就知道还能不能进到那个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