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高等教育体系还是不太完善,很容易陷入死循环
【本文来自《贵州的自然环境跟瑞士很类似,都是山区,那为啥瑞士混的这么好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针对你提到的其他几点,如果你只看平面地图,瑞士确实在欧洲西部中央,但那个山区地形基本不可能做大多数低价值产品的贸易,你要想19世纪时的道路状态。西欧北部的莱茵河水系才是真正的贸易大动脉,贯穿整个北部平原地区。这也是为啥中国古代贵州只有茶马古道,只有茶叶这种高价值易保存的产品才会有利可图。 瑞士的独立地位也是打仗打出来的,特别是跟哈布斯堡王朝,还诞生了几个民族英雄,要不是民风彪悍,瑞士的雇佣兵也不会这么有名。中世纪瑞士确实是一个穷地方,穷山恶水,所以年轻人去外面当兵挣钱。这个不是跟贵州很像吗? 瑞士国内的基础设施开发,包括几个关键的运河,都是在工业化后的,这个跟贵州也很像。 瑞士的银行业发展,不如说是整个欧洲打成一团的时候就它那片地方太平,所以钱都往那边跑,加上一些银行家迁移到瑞士,所以起来的。精工行业的人才也是外面迁徙进去的。但你也说了,关键就是这些人才带来的技术,核心就是人,迁徙的动力,有战乱也有环境、政府的作用。
瑞士的最大竞争对手一直就是隔壁的奥地利和北面的德国,这两个工业国从始而终都是跟瑞士产业高度重叠的,只不过奥地利和德国都是四战之地,一天到晚打仗,才让瑞士的稳定性变成一大优势,一直在工业界有一席之地。
同样,贵州的竞争对手,是浙江和福建两省,这两个省大半土地都是山区和丘陵,虽然靠海,靠过去3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积累了第一桶金,但现在两地政府非常有危机感,他们的想法就是发展精工制造业,靠过去积累的技工人才和资金,进军高端精工制造,成为中国的德国和奥地利。浙江现在很多企业都是在丘陵、山区地带,因为土地便宜,福建现在发展也不差。贵州如果要吸引产业人才迁入,唯一的路径就是从东边抢人,问题是比基础设施和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率,贵州跟浙江和福建比如何? 跟广东比呢?
做产业规划本来就是几代人的事情,没有什么窍门和捷径,靠广告和宣传片是没用的,只有人才到你那里确实能成功,这些成功的案例才会进一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
嗯,我小时候在福建长大,浙江和瑞士我也去过,贵州倒没有去过,所以我觉得你对福建,浙江,瑞士那里的地形和经济描述是有点问题的。
1、瑞士,其实多瑙河和莱茵河都发源于瑞士。目前,这两条水路间在瑞士是有运河河闸联通的。至少可以走4000吨的船。这个是我自己见到,也在那里坐过船的,所以不用怀疑。
瑞士巴塞尔从古代起就是一座莱茵河上重要的河港。古代的那种贸易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和现在的物流是不一样的,走的商品和现在完全不同,如果你参观过瑞士的博物馆,就会知道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内陆最重要的贸易品是盐,瑞士在当时是地中海的盐进入中欧的重要通道。商人们翻越阿尔卑斯山后可以在瑞士很方便的换到莱茵河和多瑙河水路。
而我国西南古代最重要的贸易路线是茶马古道,不好意思,这条贸易路线主干线恰好绕开了贵州。今天提茶马古道人们会想起四川,云南,西藏,但很少有人提贵州,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所以从古代起,瑞士就是重要的贸易中转地,贵州则不是。
2、你提到了浙江和福建,这两个省真正经济发达的地方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这种靠海的地方优势不是贵州能比的。这两个省真正和贵州类似的山地区域在浙西(黄山山脉)和闽北(武夷山脉),这些地方经济就不行了,至于你说这浙西,闽北些地方的精工作制造业,恐怕还不如贵州。
3、另外,闽浙两个省对交通的投入一点不比贵州少,福建好久没回去了,不太清楚,但浙江一直是在修运河,想方设法把浙西甚至江西和浙东的经济发达地区连起来。
4、顺便再提一个我觉得目前贵州发展的劣势吧,贵州的高等教育体系还是不太完善,很容易陷入死循环,想发展,没人才;没人才,所以产业发展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