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摇篮到毁尸灭迹,战争到底带给了柬埔寨什么?

  提到柬埔寨,或许我们想到的总是东南亚国家贫穷落后的样貌:闻名世界的吴哥窟一旁坐落的却是破旧的街道,皮肤黝黑的孩子们在四处乞讨,颠簸的路途和飞扬的尘土,还有种种的社会事件……

  在一片美丽和混乱之间,柬埔寨在历史的裂痕中生长着,艰难地追逐着世界的步伐,但也许你不知道的是:六七十年代的柬埔寨,也曾有过东南亚最蓬勃的音乐场景。

500

  这里曾是孕育本土摇滚文化的摇篮。人们拿起乐器,组建着属于自己的乐队,把柬埔寨独特的音韵装进摇滚乐的强劲节拍中,自由地唱着欢快的歌。

  然而,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很快便终结了这一切,堪称 20 世纪最为惨烈的民族大屠杀摧毁了刚刚萌芽的流行文化。

  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柬埔寨摇滚的音乐遗产搭上网络列车,再次浮现在我们眼前——那是一个和我们的认知中所不同的柬埔寨,也是所有人再也回不去的时代。 

500

  曾经的文艺国度

  十九世纪,法国染指中南半岛,柬埔寨与越南、老挝相继沦为殖民地,被称作法属印度支那。后来二战爆发,纳粹德国入侵法国,建立了亲德的维希法国政府,并将印度支那转让给日本统治。

  柬埔寨王室的后裔西哈努克被殖民政府立为国王,而这一年他只有 19 岁。而在此后的数年中,这位年轻的国王不断地努力争取民族独立,终于在 1953 年成为摆脱了法国,成为真正的独立国家。

500

  西哈努克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对艺术有着浓烈的兴趣:他的父亲会吹长笛,母亲会跳芭蕾舞,他在童年时就学习了单簧管、萨克斯、钢琴和手风琴等乐器,也自己写了很多歌曲。

  在执政期间,他让自己的亲属组成了王宫的乐团,演奏法国歌曲以及他本人的创作。无论是重要的外交活动,还是到各省展开巡游,西哈努克总是带着这支乐团,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

  西哈努克不仅热衷个人音乐的创作,也致力于推动整个国家的音乐发展:他让各个政府部门都成立起自己的乐团,而后来被称作「高棉音乐之王」的 Sinn Sisamouth 最初也是受到国家广播电台的邀约,才展开了他的歌唱生涯。

500

  而曾经作为殖民者的法国,也成为了柬埔寨的一扇文化之窗。在柬埔寨独立之后,一些出身富裕家庭的学生去法国留学,又把法国的唱片带回柬埔寨,影响着柬埔寨流行音乐的发展。

  同时,Latin Jazz 和古巴的 cha cha cha 等带有舞曲元素等拉美音乐也在柬埔寨流传开来。首都金边迅速成为柬埔寨最重要的音乐场景,来自异域的音符开始在东南亚的土壤上生根发芽。

  在这些外来音乐的影响下,许多本土音乐人以西化的方式处理柬埔寨的传统音乐。其中 Sinn Sisamouth 便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把传统的旋律放进 R&B 的框架中,再用柬埔寨的高棉语去演绎,也勾勒着日后摇滚音乐的雏形。

  五十年代后期,美国和英国的流行音乐与早期的摇滚乐也传入柬埔寨,迅速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在摇滚乐的影响下,十几岁的 Mol Kagnol 和他的兄弟 Mol Kamach 萌生了组乐队的想法,后来又拉上了他们的小伙伴 Samley Hong,组建了乐队 Baksey Cham Krong。

500

  Baksey Cham Krong 受到 Chuck Berry  和 The Ventures 等摇滚先驱的感召,同时也吸收着 Paul Anka、Pat Boone 等美国流行歌手的养分。他们的音乐有种冲浪摇滚的色彩,旋律又带着柔和的民谣气息,和声的设计也富有巧思。

  Baksey Cham Krong 不仅在柬埔寨掀起吉他乐队的新浪潮,Sinn Sisamouth 等老牌歌手也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尝试摇滚曲风。例如这首《Srolaunh Srey Touch》融合拉丁音乐、蓝调与迷幻摇滚,让人想起 Santana 翻唱 Fleetwood Mac 的《Black Magic Woman》。

  尽管 Baksey Cham Krong 成为了耀眼的明星,但他们的音乐事业并没有受到家人的支持,成员们相继进入大学,乐队到六十年代中期就宣告解散。

  虽然少年们的传奇悄然落幕,但摇滚的种子已经散播在柬埔寨的土地上。

  Sinn Sisamouth 延续着 Baksey Cham Krong 的摇滚元素,为许多歌手创作歌曲。在他的提携下,柬埔寨诞生了第一位女性摇滚歌手 Pen Ran,歌词中也流露出反传统的女权思潮,在当时的乐坛产生激荡。

500

  Sinn Sisamouth 还影响到了这一时期另一位重要的女歌手 Ros Serey Sothea。在激烈的摇滚乐之上,她用高亢而清亮的嗓音唱着本土味道的旋律,有些游离感,却也融合得恰到好处。

  而另一方面,西哈努克也极力推进柬埔寨电影事业的发展,他本人也制作与导演了许多电影作品。

  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让柬埔寨的音乐与电影双双步入黄金年代,各类演出活动蓬勃发展,原创音乐在大街小巷流传开来,柬埔寨也变成了一个文艺的国度。

  然而,就在柬埔寨的流行文化才刚刚开始萌芽的时候,悲剧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500

  战火中生长的音乐

  从五十年代中期,东南亚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越南战争就开始酝酿。柬埔寨想要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外交政策不断摇摆;然而越战波及的范围之广,早已不是中立所能解决的问题。

  1969 年,美国为了袭击从南越撤退的越共军队,开始在柬埔寨的东部发起轰炸。战火蔓延过国境线,导致大量平民伤亡,激起民众强烈的抗议,西哈努克也被国民议会投票废黜。

  右派的军事领导人朗诺取代了西哈努克,站上了历史舞台,建立了亲美的高棉共和国。然而美国的战争行径引起柬埔寨人民的不满,于是左派的地下政党——红色高棉的势力开始壮大起来。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西哈努克受到境外势力的影响,和红色高棉合作对抗朗诺政权,但最终被朗诺的部队粗暴镇压。这位曾为柬埔寨打开艺术之门的元首流亡国外,柬埔寨的内战也开始打响。

  惨烈的战争却让柬埔寨的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柬埔寨边境的美军广播将摇滚乐带到这片土地上,迷幻摇滚、车库摇滚与灵魂乐等当时最盛行的风潮也吹到柬埔寨。

  乐队和音乐人也融合着各式各样的声音元素,其中 Yol Aularong 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将 Soul、Funk 和摇滚结合在一起,粗粝的吉他和疯狂的风琴在激烈的碰撞之中,摩擦出迥异的火花。

500

  此前,吉他摇滚在柬埔寨已经屡见不鲜,但爱情仍然是歌词中但主流话题,而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也让这一时代的音乐内容更加多元。

  Yol Aularong、Meas Samon 等新一代的摇滚歌手书写起极尽批判与讽刺的歌词,以为数不多的朋克精神寻求着更多表达的出口。

  然而音乐也无法停止纷飞的战火。越战和内战的双重夹击重创了柬埔寨的音乐,战时宵禁使得乐手们只能在白天表演。枪炮声交织着摇滚乐,柬埔寨的音乐在断壁残垣之中艰难地寻求生存之路。 

500

  一位士兵正要奔赴战场,拿着枪和吉他

  截图自摇滚纪录片《别认为我忘了:柬埔寨失去的摇滚乐》

  1975 年,红色高棉打赢了内战,建立了民主柬埔寨,然而理念却与民主背道而驰:他们奉行激进的农业社会主义,渴望回归田园诗式的生活,首都金边的 200 万居民都被勒令搬到监狱农场和劳改营,最终导致大量人死于疾病、过度劳动与营养不良。 

  为了实现这个乌托邦式的愿景,红色高棉开始了一场大肃清——任何与朗诺政权、少数民族、宗教少数群体和知识分子有关联的人都成为红色高棉处决的对象,其中也包括这些卓越的音乐家。

  有的乐手通过为军队演奏爱国歌曲得以幸存,还有人隐瞒了自己的职业身份面前过活,但更多的柬埔寨音乐人都惨遭监禁与杀害。相传,Sinn Sisamouth、Ros Serey Sothea、Meas Samon 都被士兵就地处决,Pen Ran、Yol Aularong 等人则失踪,至今生死未卜、不明下落。

  甚至可以说,这些传播迅速的音乐正是红色高棉最害怕的东西:他们害怕这些音乐种的前卫思潮会动摇农业社会主义的地位,威胁到他们的统治。他们不遗余力地毁掉所有被西方所影响的音乐,原本处于发展期的艺术盛世也被摧毁,积累数十年的流行音乐文化随之覆灭。

500

  红色高棉的清洗行动越发走向极端。为了抵抗美军的侵袭,红色高棉曾和越南结盟作战,然而为了彻底消除外部环境的影响,红色高棉的领导层开始清洗受过越南培训的士兵,随后开始侵略越南,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巴祝大屠杀。

  三年后,红色高棉准备再次发起对越南的侵略战争,最终被越军迅速击溃,红色高棉政权终于被推翻。

  但这场持续三年多的自我屠杀导致近四分之一的柬埔寨人民死亡,换来的只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极速倒退。 


500

  战争会结束,但伤痛不会

  红色高棉大屠杀终于画上了句点。国家广播电台邀请在这场灾难中活下来的歌手 Sieng Vannthy 向所有人宣布:这个国家已经不再被恐怖所笼罩,然而他们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

  幸存的柬埔寨音乐人们重新集结起来,希望复苏这个国家的音乐产业,在红色高棉时期被藏匿起来的唱片也终于能够重见天日。一些歌曲被重新制作成舞曲风格,努力配合着当时的流行气氛。

  直到九十年代末,一位美国游客被这些仅存的柬埔寨摇滚音乐所吸引,买来一些没有标记的磁带,后来又把它们整理成一张名为《Cambodian Rocks》的合辑重新发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500

  柬埔寨独特的摇滚风格在几十年后终于产生了影响。一位名叫 Ethan Holtzman 的键盘手也在旅途中发现了柬埔寨的迷幻摇滚音乐,而他的兄弟、吉他手 Zac Holtzman 在一家唱片店工作时发现了同样的音乐。

  兄弟俩便一起成立了乐队 Dougue Fever,后来柬埔寨裔的主唱 Chhom Nimol 也加入了他们。开始时以翻唱六七十年代的柬埔寨摇滚为主,后来开始创作风格相仿的原创歌曲,融入了世界音乐元素,变得更加多元、成熟。 

500

  这支来自美国的乐队在柬埔寨颇受欢迎,也同样致力于推广柬埔寨摇滚音乐,后来他们还会柬埔寨本土的摇滚乐队 Lauren Yee 创作过歌曲。

  除了音乐之外,一些电影人也开始涉猎柬埔寨的流行文化。2002 年,一部名叫《幽灵之城》(City of Ghosts)的美国犯罪电影在柬埔寨取景,选用了六七十年代的柬埔寨摇滚歌曲作为配乐。

500

  而在这部电影中担任制作助理的 John Pirozzi 也深深迷上了这些音乐。他又远赴金边淘来不知名的磁带,在柬埔寨档案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拜访乐手,与社会学教授展开合作,深入研究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最终,他花费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有关柬埔寨摇滚的纪录片——《Don’t Think I’ve Forgotton》,介绍着那个时期被人们所遗忘的柬埔寨音乐。

500

  纪录片的推出再次让柬埔寨摇滚再次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在影片的影响之下,柬埔寨摇滚乐队 Drakker 的几位幸存成员得以重聚,并去美国展开巡演。

500

  柬埔寨摇滚的火种,仍然没有熄灭,他们硕果仅存的音乐遗产,仍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500

  音乐永不消逝

  对当年的柬埔寨人民来说,那是战争和杀戮之外的一片净土,也是他们用生命去珍藏的宝物;而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些音乐经历无数困境,仍然顽强生长的生命力。

  这些音乐也同样完整了柬埔寨的历史,让我们看到曾经的柬埔寨究竟有多么特别。这不禁让我展开想象:如果没有红色高棉,这里将会孕育出怎样绮丽的音乐来?

  但历史不容假设,命运令人唏嘘,我们也只能庆幸,还有一些作品被好好地保存下来,被现在的我们听见。如今柬埔寨的音乐已经褪去昔日的荣光,但这片土地上仍然有许多原创音乐人在继续创作。

  年轻的音乐人们聚在金边的 Show Box 表演,推广着本土的原创音乐;2012 年,柬埔寨的第一家另类唱片公司 Yab Moung Records 成立,成为了许多另类音乐人的艺术家园。

500

  2016年,柬埔寨裔的美国音乐人 Laura Mam 创立了新的音乐厂牌 Baramey Production,也尝试着让柬埔寨本土的音乐融入国际潮流之中,旗下的说唱歌手 VannDa 便是较为成功的范例。

500

  其中他和柬埔寨月琴演奏家 Kong Nay 合作的《Time to Rise》将柬埔寨的民族乐器和 Hip-hop、摇滚结合在一起,制造着新奇的听觉体验,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借由 VannDa 的热度,Baramey 和华纳音乐ADA的亚洲分公司签下合约,这也是国际大型唱片公第一次与柬埔寨的本土音乐达成的合作。

  柬埔寨全新的流行音乐,也在慢慢走入世界的视野中。

  尽管现在的柬埔寨很难像六七十年代那样再诞生出这样精彩纷呈的音乐作品,但我仍然愿意相信,这里会有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受到人们的关注。

  也或许,就像现在的中国吹起后朋克复兴的号角一样,六七十年代的柬埔寨摇滚也会在未来的某天卷土重来,再度让我们为他们的才华欢呼雀跃。

  (完)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发表于广东省
2022-08-04
文娱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与澳合作开发停滞多年,他不忍了:已找中企商谈

欧洲议会爆激烈交锋,欧尔班:对华加税损人不利己

德国今年怕是又要当“欧洲病夫”

“中国同意了,能赶上春节”

石破茂都不敢提了,他又开始拱火:搞“经济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