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上大学开始,一系列的改革导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差生没法管”
【本文来自《我们这一个初中从垫底到名校,只是因为旁边小区住进了很多工程师,生源质量改善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从严格禁止教师体罚开始,到提倡“正面教育”,到提倡素质教育,到取消强制性的工读学校体系,到进一步收紧和限制教师对学生的管教权、处罚权,到允许开办民营初中……
上述的每一步,都不能说是故意使坏,放在当时的环境来看,都是多少有些道理的。但凡事过犹不及,再加上别有用心的利益集团的推动,这些改革最后串起来,最后起到的效果是为阶层固化推波助澜。
就拿“差生怎么管”这个看上去虽小但影响面大的切入口来说,我上的小学、初中,就是城乡结合部的普校,总有差生,而且还不是个别少数。初中时我所在的班,还是学校想方设法凑出的一个(相对的)好班,但班里依然至少有十二三名成绩较差的同学(全班50余人,这些同学基本上都是家长找关系送礼给塞进来的)。但我上小学初中时,这些成绩差的同学虽然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但:
第一,他们在课堂上违反纪律仅限于讲小话、看课外书、睡觉,并不干扰其他同学正常听课,也基本不干扰老师正常讲课;
第二,同学间有吵架打架,差生也往往喜欢拉帮结派,但没有出现这十几年来屡屡成为舆论热点的体系性校园霸凌,或者说,即便有,也只是影响差生小圈子内部,很少外溢到不跟他们凑堆的其他同学身上。
第三,如果出现了行为异常恶劣且屡教不改(如屡次严重干扰课堂教学和学校正常秩序、频繁偷窃同学财物,屡次猥亵,屡次斗殴打伤同学等),学校已无法管教的学生,至少到了初中阶段,是会强制送工读学校的,而差生们表现再差,也不会愿意去工读学校,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也有分寸的把握。
但从我上大学那时开始,上述一系列的所谓改革,导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差生没法管”——保底的,能让差生产生畏惧心理进而能不去碰底限的强制性工读学校制度被改为送工读学校要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同意,这实质上等于废止,因为没有哪个学生或学生家长会主动选择去工读学校;然后是教师管教权被一层层剥夺,打骂体罚自然是严格禁止,被曝光的话会丢饭碗,到后来异化为连严厉批评、罚站都受到非议,那教师面对不服管的学生,除了当好好先生说好话就没别的法子了。
但熊家长往往教出熊孩子,熊孩子是根本不会鸟好好先生的教诲的。于是乎,学校、教师层面所有能对差生、对调皮捣蛋孩子形成威慑,使其行为不要突破底限的方法手段,都近乎失效,那就必然导致一两颗老鼠屎坏一锅粥,几个不守纪律又不怕老师的熊孩子,能搅得全班甚至全年级都毫无学习氛围,他们甚至会拉帮结伙围攻听老师话,想认真学习的同学(我上学时绝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且教师与这类学生家长的沟通也往往没有作用(家长要么表示自己也没法管,要么就是娇宠溺爱甚至反过来指责学校和老师),这也必然导致普校的沦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