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中时,班上来了个复读的河南女孩,说是已经复读三年了,一心只想考北大清华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326499”推荐,来自《家长义务做好了即可,毕竟人人接受教育,不是非得你家的孩子才能赢对不?》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有人说,我还是想让我家娃赢,我就是想让我家娃赢,我只能接受我家娃赢,如果我家娃输了就如何如何如何如何……

能赢最好,尽最大可能去争取赢。

但如果实在是赢不了呢,也不要整天去输出负面情绪,而是接受自己能力的上限,在这个基础上去找准下一个努力的方向。

我十几年前读高中的时候,我们班来了一个从河南来复读的女孩。班里的同学都还没到18岁,但这个女同学已经21岁了,也就是说已经复读了3年,这次专门找关系进我所在的高中(省重点高中第一梯队双雄中的一所),跟着应届生一起复读。这个女同学成绩很好,次次模拟考试成绩差的时候都至少有630+,好的时候能到650+,跟我们班原来的第一名不相上下。我们都不明白,这么好的成绩干嘛复读3年。后来她自己说的,她一心要考北大清华,但每次都差一点,不甘心,于是一直复读。高三毕业后,她又回河南参加高考,至于是否考上了北大清华,就不知道了。如果还是只差一点呢?

这个女孩至少理论上有上北大清华的潜力,她选择付出更大的时间成本来争取绝对的赢(进清北)也是她个人的选择。但很多家长的孩子,能力的上限就是上双一流、一本、二本乃至更低,那就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了。不说北清人复,每年双一流高校(专业)录取的人数除以近十年来每年小学新入学学生数量,大概只占4%左右,未来就算小学新入学学生数量下降一半,这个比例也就提升到8%。这意味着你孩子天生的智力资质,至少得能进入前16%的区间,鸡娃才有“赢”的较大可能性,鸡娃的极大投入(物质和精神上的)才可能产生正向回报(通过鸡娃,你的孩子有可能超越那些智力资质更高,但没条件被鸡的孩子)。然而人的智力分布水平是正态分布,且是随机的(如果不是随机的那精英家庭的孩子就永远是精英了)。所以,能赢最好,但如果赢不了,也只能如此。

发表于湖北省
2022-08-01
社会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格陵兰岛催美欧:要我们找中国?

“再见,华盛顿!你好,北京!”

“转向中东和加拿大后,中国买家不回头了”

立即生效!特朗普政府暂停留学生签证面试

驻哥伦比亚大使:中国来这是为了合作,无意取代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