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等基础方向读研的多,大都是迷迷糊糊,或者信息不灵通就入了坑的
【本文由“星辰大海路上的腹黑兔”推荐,来自《“在北大,我没有遇到过真正从乡村来的同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在上海交通大学,主要接触研究生,我来的时间还比较短,还没有见过一个任何一个家在地级市的学生,更不要提大城市了,普通城市都没有,倒是有几个县城的孩子,大多数是乡镇的学生。
北大也许是因为文科较强的原因导致城市学生更多吧,但是这种情况从来不会发生在理工科大学,因为中国的理工科教育从头到尾都是按照培养科学家的路子在教育孩子,家庭条件较好的家庭就擅长教育出科学家吗?我看不见得吧?
这个跟专业有关,大城市、家境优越的早就信息灵通、去那些可以迭代资源变现的经管等专业了,这些方向大都根本不用读研。中科院上海的研究所里,学生中最罕见的就是上海人。
理科等基础方向则读研的多,大都是迷迷糊糊、或者信息不灵就跳了坑,以及只能靠IT这种给真正普通人的路,为了提高硬实力只能继续读研。
两类背景的人当中都有立志于科研、而且适合科研而选择了科研的人,但都是少数,这些人当中,很多顶级的英雄不问出处,但家庭背景好些还是更有利的,“小镇做题家”这个讽刺并不是局限于全面能力、甚至也包括学术水平本身,你看看历史上最顶尖的科学家、甚至人文学者,家学渊源才是主流,强如牛顿也多亏了他那个剑桥三一学院毕业的舅舅,20世纪中国人文学者中的陈寅恪、钱钟书作为“人中之龙”(原清华教授吴宓评价),那背景真是非常之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