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统计上半年死亡人数突破十万,由此我们可以建模推算出台湾隐藏的真实新冠死亡数字

上周台湾“内政部”公布其最新人口统计数据,结果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台死亡人口达102117人,比2021年统计结果(以半年计)增长10.9%,而2021年又比2020年增长6.5%。

考虑到台湾是一个人口仅有2300万的小岛,该数字在绝对值和增幅上都不算小了。在为死者默哀的同时,这份统计数字给我们提供了一份比较切实“新冠共存派”导致后果的研究材料,毕竟台方所谓新冠统计数字可以骗人,但社会总口径统计是骗不了人的,我们可以根据历年人口统计数据稍加建模,模拟出未发生新冠的情况下台湾地区正常预期的死亡人数,与实际报表数字相减,即可得到新冠这个影响因子导致的真实的死亡增幅。

具体建模方式

1、我们首先查找到台湾历年出生人口、以及该年出生的人口的预期寿命。数据来源:联合国经社部人口展望报告[https://population.un.org/wpp/Download/Standard/MostUsed/]

2、由于联合国经社部只提供自1950年起的数据,而再往前的人口数据我们只能查询日本殖民台湾时期每五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数据。分别采样1930年、35年、40年台湾省总人口为:459、521、587万人,由于数据有限,我们假设期间无普查年份的人口呈线性变化。数据来源:维基百科

3、1950年以前台湾人民的预期寿命无以查证,但我们可以注意到,观察联合国经社部人口规划1950-1970年间的数据,台湾预期人口寿命大体上可以使用线性回归拟合,这使我们可以推测其更早先的数据。

500

1950-1970年间台湾人口预期寿命与对应线性回归的关系图示

4、获取到历年的出生人口以及对应的预期寿命后,我们可以简单建模,假设人口死亡按照正态分布,构建一个均值为出生年+预期寿命,标准差为预期寿命的1/4(笔者设定)的分布直方图,即可代表当年出生人口的预期死亡年份分布。按照正常人类寿命规律,我们将预期寿命限定在30-95岁的范围内。

5、叠加统计历年统计结果(出生于1930年-1980年,超过该范围的太小或太老,比例较低暂且忽略),即可得到台湾地区历年预期死亡人口,摘抄其中2000-2022部分如下图:

500

台湾地区2000-2022死亡人口预期与真实值对比图

图中蓝色曲线为我们建模下的预期死亡数,橙色曲线为联合国经社部提供的死亡人数,绿色曲线为台湾“卫福部”的历年统计死亡人数(实事求是地讲,台湾省的公务员群体的行政效率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还是做的相当不错的,相关统计数据在官方网站的公式十分清晰易得)。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方面和联合国提供的死亡人口统计数据在2013年以前高度重合,但其后却出现较大偏差。由于笔者并非从事相关专业研究,并不清楚个中原因,不过总归两者在我们的预期线附近大体上做围绕运动。

我们可以注意到结合非疫情状态下的最后数据(即我们假设2019年台湾地区并未出现新冠肺炎病例,且2020年台湾地区也确实未发生大规模新冠肺炎传染),数据显示我们的建模预测死亡数在绝对值和趋势上大体准确,即按照该地区老龄人口和其对应结构预测,死亡人数应该于2019年达到高点,其后缓慢下降。

结论

根据我们粗略的建模预测,如果按照2000-2019年人口数据的惯性,在未发生新冠疫情的世界线中,2022年台湾地区半年死亡人口数应为84203人,这与事实全台半年死亡人口102117人有较大偏差。考虑到实际统计死亡比例中6月单月死亡人口高达21033人,以及本次疫情从4月起在台湾大规模传播的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冠疫情作为当下影响人民健康的最大变量导致了这一偏差。而根据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值的测算,其导致死亡数增幅在21.2%。虽然台湾地区政客大可以通过修改数据粉饰太平,声称因新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为8318人(数据来源:台湾卫福部疾病管制署),但他们却无论如何很难解释自2020年初以来总人口统计死亡数与年龄结构预估值相差约四万人的巨大落差从何而来。

500

台湾本次疫情于四月开始快速传播(数据来源:百度疫情)

当然了,本篇内容仅是笔者本人做的粗略估计,仅做发表在网络社区讨论用,如果要作为严谨学术研究恐怕还多有待商榷之处。笔者虽然已经尽可能确保数据来源详实,但毕竟并非专业从事相关研究,研究方法上也多有不可考证之假设,比如

1、未经详细统计,我们无法确保人口死亡是否真的按照正态分布逼近预期寿命。而分布标准差按照预期寿命的25%这个笔者人工设计的参数是否符合真实情况也未可知。

2、我们无法确保日本殖民时期台湾出生人口和对应的预期寿命是否真的严格按照文中假设所示线性增长。比如台湾被国民政府光复后确实也曾进行过遣返日本士兵和侨民(其中的一小部分,约占当时台湾总人口的5%),和后来的国民党反动派败逃等人口迁移,这些在我们的统计模型中未有体现。

3、由于现代社会中死亡通常集中在老龄人口中,其中是否有季节性影响也需待统计考证。我们仅以全年数据减半做半年数据统计基准存在季节性偏差问题。

4、影响全民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也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仅统计死亡数就对标到新冠上来是否有对号入座的嫌疑?不过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现代社会未发生重大社会事件下数据应在维持层面上维持稳定。考虑到台湾地区近年来未爆发战争、大地震、核电泄露等重大社会事件,且近年来国际经济虽然持续滞涨,但起码截止目前仍未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所以也不应该传导到民众死亡率上,那么可以认为当下唯一大幅影响该死亡率的变量就是新冠疫情。

以上疑点暂且不论,毕竟我们进行网络讨论,笔者发表这篇文章的原因也只是因为全过程中的数据获取和计算都非常简单、结论清晰明确。而且笔者认为这些存疑之处的影响大体上也可以被宏观统计抹平,即使有误差也并不影响我们最终的结论。

不得不说台湾确实是祖国的宝岛,在过去两年中虽未执行如同中国大陆一样严格的防疫制度,但因地处热带/亚热带交界的优势,以及台湾民众自发的防疫态度相对全球平均水平来说还算相当好,使疫情一直未在台湾岛上大规模爆发。但真实数据不作伪地揭示了,目前面临新一波疫情的冲击终于熬不住的情况下,台湾地区反动政府目前所实行的躺平的应对方式已经给台湾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深重灾难。

仅上半年统计数据的死亡人数就比正常回归预期增加了21%,而且考虑到疫情是4月起才在台湾岛爆发,五六月份作为感染高峰也许还在一定程度上未传导至死亡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新冠大规模传播的破坏力。虽然我们的回归预期也许低于真实值,但新冠影响上半年统计新冠影响的真实时长也仅有两个月,两相结合下也许大规模传播的杀伤力还要比21%更甚。

推人及己,考虑到以我国人口体量和每年在一千万左右的死亡人数,若提到增加五分之一实在是有些触目惊心。在此之上,我们还要考虑2022年台湾提供的医疗保障能力在全球来讲都相当好,如果中国大陆真的有一天不得不面临相同困境,我们的医疗系统被击穿导致的后果可能比之更加严重。

如同我之前在观网上一条回复中所说,目前国内外网络舆论面对我国抗疫政策颇有夹攻之势,一方面外网所有相关话题评论区中都会出现批评的声音,观点无非认为动态清零根本不可能实现、视之为一种劳民伤财/中共中央对人民实现政治控制的方式(这些曾经要求全面围堵中国、让中国人民吃不上饭的反华积极分子这次居然如此关心中国人民的死活)。另一方面国内的某些平台上,在资方的纵容下,一些账号明里暗里地阴阳怪气,暗示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我国,当下面临的经济困难全部是由中央坚持对一城一地的清零政策造成的,而绝不可能是因为新一波疫情以来全球需求萎靡,亦不可能是因为俄乌冲突导致的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高涨,更不可能是因为由于什么美国货币政策变化,除中国外的全球金融市场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总之是清零不对就是了。该说法又意料之外地“恰好”与外部势力的说法形成了一唱一和的效果,在我们上文的分析看到“共存派”所带来的严峻后果之下,这些说法难免令人忧虑。

发表于英国
2022-07-22
社会 港台 健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