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学术成就为什么那么低?
【本文由“蛋蛋_”推荐,来自《任正非说,华为有几百位数学家;然而在丘成桐看来,那些人只能认为是工程师》评论区,标题为蛋蛋_添加】
华罗庚的咖位(学术成就)比这位低太多了。你这是拿潘建伟来比杨振宁啊。
谢谢帮忙引出话题。
那么,华罗庚的学术成就为什么那么低呢?
《华罗庚:创造自主的数学研究》
https://www.cas.cn/xzfc/202206/t20220608_4837332.shtml
【
1931年,华罗庚进入清华园,从此正式踏上潜心治学的道路。他在清华用一年半时间便攻下了数学系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文,并在各国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十几篇关于数论方面的论文,引起了国外数学家的关注。1936年夏,华罗庚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在剑桥期间,他为学问而不为学历,热忱投身学术研究,先后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等发表了18篇高水平论文,提出了“华氏定理”,受到国际数学界一致称赞。
】
【
回国后,华罗庚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等,不仅个人学术研究硕果累累,更为中国数学事业提出了“创造自主的数学研究”的战略构想,绘制了包括纯粹数学各分支、应用数学的各个方面以及计算数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在内的“三部曲”蓝图,极大促进了我国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为我国计算机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开创性贡献。
1980年,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华罗庚形成的中国数学》一文。文中,著名数学家阿特勒·赛尔贝格认真思考之后说:“要是华罗庚像他的许多同胞那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仍然留在美国的话,毫无疑问,他本来会对数学作出更多的贡献。另一方面,我认为他回国对中国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很难想像,如果他不曾回国,中国的数学会怎么样”。
】
【
华罗庚自上世纪60年代,不顾年迈体弱,连续近20年深入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奔赴工厂、矿山和工地,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撰写通俗读物,讲解优选法与统筹法(简称“双法”),帮助解决了大量实际生产中的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即便途中得了心肌梗塞,年近古稀的华罗庚仍秉持“生产若能长一寸,何惜老病对黄昏”的理念,坚持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送到工农群众中去。
】
我这是再拿潘建伟比杨振宁?
这不是拿钱学森和杨振宁对比么。——哦,对不起,我不该贬低杨老的,我道歉,顺便狡辩一下,我只是在对比二者的学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