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绘画著作是死后161年才出版的,因此他的部分成就,完全可能是后人脑补

【本文来自《丘成桐是伟大数学家,还是西方伪学伪史的迂腐教条的卫道士》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被人收藏才有成名的可能,实际上那个时候类似的艺术家手稿到处有人收,只不过买不买得上价另说,而且这些东西,确实是要等原主死个上百年才被人翻出来的(包括造假),顺便一提,达芬奇刚死就有人给他写过传记,不过还不如不写呢,因为传记作者在很多地方发挥了“想当然”的特长,闹到现在达芬奇的出身还有大量疑点。

至于《最后的晚餐》,实际上并不算达芬奇最好的作品,尤其是作画工艺有问题,达芬奇还没死的时候画面就开始剥落了,之后不停的雇人修补,以至于现在这画哪一笔是达芬奇真迹都能让一帮艺术史学家打出脑浆子来。

至于《最后的晚餐》真正出名,我目前找到的文献是1817年,歌德的《论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由此可见,虽然这画在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墙上呆了这么多年,但真正出名并不早(甚至还被拿破仑的军队用炮轰过),能保留下来多多少少是种运气。

顺便一提,达芬奇的绘画著作是在他死后161年才出版的,其他手稿丢失超过200年,部分在1817年才重见天日,但破损严重,他的部分成就很可能是后人脑补的结果(比如降落伞就被指责在复原时抛开手稿上的描述擅自加入了部分现代设计和材料)

而且您对生物演化看来也是外行,生物演化认为,基因突变随时都在发生,但只有适应当时环境的突变才能获得延续的资格。

举个例子,地中海贫血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听过没,这是一种遗传缺陷,在绝大多数情况来看这都是一种生存劣势,中重度患者需要经常输血才能保证健康,很少能活到传宗接代,延续自己的基因。但在疟疾泛滥区,这种遗传病反而变成了一种优势,因为疟原虫无法寄生这类患者的红细胞。结果就是地贫病人比其他人在疟疾疫区反而相对更健康,这也就导致了疟疾疫区的地贫患者获得了延续自己基因的能力,那些可能比地贫好千万倍的突变,仅仅因为不能应对疟疾,就成片的消失,无法延续。

所以演化就是生物不停应对当前环境的成果的积累,仅此而已。那些“孤芳自赏”因为并不适应当前环境,所以根本没有延续下去的资格,在遇到环境突变时,他们并不存在。存在的是正好和环境突变重叠的基因突变,并因为正好能适应新环境而被筛选出来,最终获得延续。

2022-06-30
暗中观察 文娱 社会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进一步退两步,特朗普这么搞岂不背道而驰”

“全美700万人涌上街头:这个国家正走向灭亡”

打破特朗普政府叙事,“充气青蛙”涌上美国街头

“特朗普政府悄悄放松多项关税,为败诉做准备”

“普京的领土要求比上回小了,但仍像让乌卖掉一条腿”